第16章 论道(2/3)
国朝才能稳固,大唐才能长治久安。
你维护的不是我李建成这个人,而是‘嫡长继承’这套维系天下的法统,是你看重的‘秩序’与‘正道’。
”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什么,眼神有些飘忽,声音也低沉了几分:“像你老魏这般纯粹的人,为了心中的正道可以无惧生死,可以将个人荣辱乃至性命都置之度外……这朝堂,这天下,还是太少了啊。
”
这话语里,没有嘲讽,没有不满,反而带着一种深沉的、近乎敬佩的感慨。
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个同样倔强、同样为了心中认定的“正统”和“气节”而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他们都是规则的守护者,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是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的礁石,但也往往是……最容易撞得头破血流的那一类人。
“殿下……”
魏征张了张嘴,喉头有些发紧。
太子这番话,直接剖开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坚持,让他有一种被彻底看穿的无措,同时也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被理解的触动。
“你听我说……”
李建成再次打断他,走回座位,却没有坐下,只是双手撑在案几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魏征。
“嫡长子继承,从某些层面而言,确实可以保证大唐这个庞然大物的平稳运行,”李建成重复了一遍魏征的核心理念,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可是,你这样想,那别人呢?”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如炬,紧紧锁住魏征那双开始泛起波澜的眼睛。
“就比如二郎手下,精兵悍将无数,文臣谋士更如同过江之鲫!”
李建成的语气陡然变得锐利,“他们为何愿意保着二郎?他们可不像像你魏玄成一样,坚信‘嫡长继承’这套法统!若是论起所谓正统,二郎他能比我这个嫡长子更名正言顺吗?”
他不需要魏征回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讥诮:
“当然,能笼络这么多有志之士,自然也是我家二郎有此本事,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才智,会看不透所谓的‘法统’?长孙无忌的心机,会仅仅为了‘公理’二字就压上全族的身家性命?尉迟敬德、程知节那些悍将,提着脑袋跟着二郎冲锋陷阵,是为了跟你讲‘道理’吗?!”
每一句质问,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魏征的心防上!
“不!他们为的是从龙之功!为的是泼天的富贵!为的是将来二郎有机会御极天下之时,他们能封侯拜相,能荫庇子孙!”
李建成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吐出最后几个字,然后,他停顿下来,看着魏征脸上血色一点点褪去,看着他那紧抿的嘴唇和微微颤抖的胡须。
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和李建成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魏征僵立在原地,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太子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将他多年来赖以立身的信念基石,磨得嘎吱作响,碎石簌簌而下。
他无法反驳!因为他知道,太子说的,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他一直以来,是否太过理想化了?是否将自己所坚守的“道”,错误地投射到了这充斥着野心与私欲的残酷朝堂之上?
李建成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语气缓缓放缓,带着一种深沉的、近乎悲悯的意味:
“老魏啊……这些你说的明白吗?”
“这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你心中的‘公理’和‘法统’,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人眼里,或许……还不如一块实实在在的金饼,或者一道许诺高官厚禄的诏书,来得有分量。
”
“我知道你是为了大唐好,为了江山稳固。
可你要匡扶的这条大船,下面划桨的、掌舵的,甚至那些站在船头看似指引方向的,他们心里想的,未必都和你一样。
”
李建成说完,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魏征,给他时间去消化这残酷的真相。
魏征缓缓闭上眼睛,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太子这番诛心之言中,缓缓崩塌,又在一片混乱的废墟中,艰难地开始重塑。
“还请……殿下教我……”
“老魏,在你的心里,是所谓正统重要还是大唐的未来重要?”
开篇一问,便直指要害,将魏征置于一个两难的选择面前。
“其实不用说我也知道,”李建成仿佛看穿了魏征内心的挣扎,他语气平静,却带着游历天下后的沧桑与洞察,“我外出游历六年,去了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人,遇过很多事。
我知道治理天下,替天牧民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他踱步到魏征面前,目光坦诚得让人无处躲藏:“你也是很早之前就投靠我李唐的,心中恐怕也明白,二郎无论是谋略还是胆识,文治武功皆在我这个所谓的正统太子之上。
”
承认了!
太子竟然亲口承认了自己不如秦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征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等于是亲手撕下了“嫡长子”这层最光鲜却也最脆弱的外衣,将血淋淋的现实摊开。
“我不信我不在的这六年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