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枪管锻造:反复捶打的金属工艺(2/3)
急得大喊,手里的冲头差点掉在地上。
林砚立刻让停止捶打,将铁条放进水里冷却。
裂开的铁条取出后,裂缝处黑乎乎的,用手一掰就断成了两截。
“是捶打力度没控制好,管壁薄的地方承受不住拉力,就裂了。
”林砚指着断裂处解释,“靠近冲头的位置捶打得太狠,管壁比其他地方薄了一半,自然会裂。
”
族人们的兴奋瞬间消散,拓懊恼地把铁锤扔在地上:“这活儿也太难了!轻了砸不动,重了就裂,根本没法弄!”
“别急,第一次都这样。
”林砚捡起断裂的铁条,仔细观察着断面,“我们得做个‘量规’,随时测量管壁的厚度。
”他当即找来一块薄铁板,用石钻钻出一个半寸宽的缺口,“管壁厚度必须和这个缺口的宽度一致,捶打时每隔一会儿就量一下。
”
阿瘸子也跟着琢磨:“下次捶打时,我站在旁边看,用手势告诉拓该用多大力气。
冲头也要磨得更光滑些,免得划伤管壁。
”
休息片刻后,第二次锻造开始了。
这次他们换了一根更粗的铁条,冲头也打磨得圆润了许多。
林砚特意让风箱工匠降低了炉温,让铁条保持在“暗红色”而非“亮红色”——温度稍低些,铁条的韧性更好,不容易裂开。
捶打时,阿瘸子紧盯着量规,每砸三锤就量一次管壁厚度。
“左边薄了!砸右边!”“轻一点!再轻一点!”他的声音此起彼伏,拓则根据指令调整铁锤的力度,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胸前的兽皮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铁条被拉伸到三尺长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次没有裂缝,管壁看起来也比较均匀。
可当铁条冷却后,林砚用一根细铁条插进枪管试了试,却发现铁条在中间卡住了。
“里面不直!”他皱起眉头,“捶打时用力不均,枪管中间变弯了,内壁也凹凸不平。
”
众人凑过去一看,果然,枪管的中间部位微微弯曲,对着阳光一照,能看到内壁有明显的凸起。
阿瘸子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怎么会这样?我们明明量了管壁厚度啊……”
“是固定的问题。
”林砚恍然大悟,“枪管砧的凹槽太浅,铁条在捶打时会晃动,导致受力偏向一侧,就变弯了。
而且没有‘内膛锉刀’,内壁的凸起没法打磨平。
”
连续两次失败,让不少工匠打起了退堂鼓。
一个老工匠叹了口气:“林砚族长,这枪管根本不是人能造出来的。
我们还是继续造弩吧,弩也能远距杀敌,比这省力气多了。
”
“不能放弃!”林砚立刻反驳,“弩的射程只有六十步,而步枪能射三百步!有了步枪,黑岩部落的投矛器根本不算什么,岩锤再敢来,我们在他靠近前就能打败他!”他指着广场上的火药罐,“我们已经造出了火药,难道要让它躺在罐里睡大觉吗?”
老柏拄着拐杖走过来,对着众人说道:“林砚说得对!老石当年造第一把铁刀,失败了十三次才成!锻造枪管比造铁刀难十倍,失败几次算什么?再试!我相信林砚,也相信你们!”
有了老柏的支持,工匠们重新鼓起勇气。
拓立刻带着人改造枪管砧,把凹槽挖深了一寸,还在凹槽两侧加了可固定的铁卡子,防止铁条晃动;阿瘸子则用钨石打磨了一把细长的锉刀,专门用来打磨枪管内壁;林砚则重新调整了锻造流程,把“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