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枪管锻造:反复捶打的金属工艺(1/3)
火药罐在三足鼎旁泛着陶土的哑光,林砚却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制炼炉旁码放的铁条。
那些泛着银白色光泽的镜铁料是造枪管的绝佳材料,可如何将一根实心铁条变成内壁光滑、两端贯通的空心枪管,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部落里的工匠们擅长锻造铁刀、铁矛,都是“实心锻打”的路子,从未试过在铁料里“掏空心”。
“林砚族长,这铁条是实心的,怎么才能弄出洞来?”阿瘸子蹲在铁条旁,用石锤敲了敲,铁条发出沉闷的声响,“总不能用石钻硬钻吧?钻到一半肯定会裂。
”
围在一旁的族人纷纷点头。
拓举着铁矛说:“以前造矛头,都是把铁料敲成尖的,从来没弄过空心的。
这枪管比矛头长三倍,要是钻坏了,这么好的铁料就浪费了。
”
林砚没有说话,而是从兽皮袋里掏出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条——这是上次黑岩部落送来的“哀悼之礼”铜斧拆解下来的。
他将铜条放在石桌上,用石锤反复捶打一端,铜条的一端渐渐变粗、变扁。
“不是钻洞,是‘锻打拉伸’。
”他指着变形的铜条解释,“先把铁条烧软,用冲头在一端冲出一个浅坑,再反复捶打拉伸,让坑慢慢变长,最后形成空心枪管。
”
这个方法让众人眼前一亮,可阿瘸子很快又皱起了眉:“冲头要用比铁还硬的东西吧?我们手里的铁料都差不多硬,怎么冲得动?”
“用‘钨石’。
”林砚说道,“南坡硫磺洞附近的岩壁上,嵌着黑色的硬石,比铁还硬,能当冲头。
”青叶立刻应声,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族人采回了几块钨石,阿瘸子连夜将其打磨成圆锥形,顶端磨得锋利无比。
锻造枪管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赤箭族的木工打造了专用的“枪管砧”——一块长方形的厚铁板,中间挖了个凹槽,用来固定铁条;石肤族的工匠们加固了风箱,确保能为熔炉提供持续稳定的高温;林砚则在兽皮卷上画了枪管的尺寸图:长度三尺,内径半寸,壁厚一分,两端误差不能超过半厘。
首次锻造在清晨开始。
阿瘸子将一根镜铁条放进制炼炉,四个风箱工匠同时发力,炉内火焰瞬间窜成亮白色。
林砚守在炉边,用一根裹着耐火泥的铁钎不时拨动铁条,确保受热均匀。
“温度够了!”半个时辰后,他大喊一声,阿瘸子立刻用特制的铁钳夹出铁条——此时的铁条已变成暗红色,表面微微发亮,用铁钎一碰就会凹陷。
拓立刻将铁条放进枪管砧的凹槽里固定,阿瘸子则举起钨石冲头,对准铁条的一端。
“砸!轻一点!”林砚喊道。
拓挥舞着八斤重的铁锤,对着冲头轻轻砸下,钨石冲头果然钻进了铁条里,留下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浅坑。
“继续烧!”林砚示意将铁条重新放进炉内。
锻造枪管的核心在于“趁热打铁”,铁条一旦冷却就会变硬变脆,必须反复加热、反复捶打。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里,铁条在制炼炉和枪管砧之间来回传递。
加热、冲坑、捶打、拉伸,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林砚眼睛都不敢眨,紧盯着铁条的变化:冲坑要居中,不能偏斜;捶打要均匀,不能让管壁薄厚不一;拉伸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拉得太长。
当铁条被拉伸到两尺长时,意外发生了——阿瘸子在捶打管壁时,用力过猛,铁条的一端突然裂开一道缝,暗红色的铁水顺着裂缝渗了出来。
“坏了!”阿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