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银河级意念感应器”的诞生。(3/3)
套复杂的反向电磁场发生装置,在感应器周围营造出一个极其“安静”的局部空间。
在这段充满挑战的日子里,实验室成了我们第二个家。
我和教授、博文三人,形成了一个奇妙而高效的组合。
教授是灯塔,指引着方向;我是舵手,负责掌控技术的细节,将理念转化为现实;博文则是了望员,用他独特的感知能力,提前预警我们可能触礁的区域。
我们争论,我们协作,我们为一个微小的技术突破而欢欣鼓舞,也为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而愁眉不展。
咖啡壶永远在沸腾,白板上的公式擦了又写,写了又擦。
我亲眼看着教授的白发又添了许多,也感受到自己眼下的黑眼圈日益深重,但我们的精神,却因共同朝向一个伟大目标而变得异常饱满和坚韧。
终于,在经过不知多少次模拟测试和局部调试后,我们迎来了总装完成的时刻。
那天,实验室里异常安静,只有设备运行时低沉的嗡鸣声。
升级后的感应器,外观上似乎只是比“老伙计”多了一些闪烁着蓝色幽光的量子节点和更粗壮的能量导管,但内核,已然脱胎换骨。
我们三人站在感应器前,心情激动而又庄重。
教授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我和博文。
“准备好了吗,孩子们?”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风暴般的力量。
我和博文对视一眼,用力点了点头。
我走到主控台前,进行最后的系统自检。
所有参数都在绿色区间,代表磁场耦合率的指针,稳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系统正常,银河磁场坐标已锁定,共振模式待机。
”我报告道,声音因紧张而微微有些颤抖。
教授坐进了主控椅,戴上了经过改良的感应头盔。
我和博文也分别在自己的位置上就位,连接上线缆。
“启动共鸣协议。
”教授下达了指令。
我按下了那个标志着启动的蓝色按钮。
一瞬间,与以往任何一次体验都截然不同的感觉涌了上来。
不再是强行将意识“推”出去,而是一种奇妙的“融入感”。
仿佛我们的意识不再是逆流而上的泳者,而是化为了水流本身的一部分。
通过感应器,我们能“听”到银河磁场那低沉而宏大的“呼吸声”,那是一种贯穿数十万光年的节律。
我们的意念波,如同被一只无形而温柔的手引导着,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磁力线高速公路,轻盈而迅捷地滑向深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干扰和噪音并未完全消失,但它们不再是无序的、破坏性的冲击,而是变成了可以被理解、甚至可以规避的“湍流”或“漩涡”。
感应器自适应地调整着频率,我们的意识之舟平稳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太阳系之外的景象。
不再是模糊的光点和扭曲的线条,而是能分辨出邻近恒星际空间气体云的细微结构,能感受到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那微弱却清晰的能量涌动。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我们仿佛正站在银河的层面,俯瞰着星辰的诞生与消亡。
测试结束后,我们三人久久无言,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与喜悦中。
博文第一个跳起来,激动地语无伦次:“爷爷!智林哥!我们……我们成功了!太顺畅了!就像……就像在冰面上滑行!”
教授缓缓摘下头盔,脸上露出了几个月来最舒展、最欣慰的笑容。
他看着我,眼中满是赞赏与信赖:“智林,没有你,这个‘银河级意念感应器’不可能诞生。
你是我最骄傲的学生。
”
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焦虑和无数次濒临放弃的瞬间,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知道,我们不仅仅完成了一台设备的升级,而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宇宙更深层奥秘的大门。
“银河级意念感应器”诞生了。
它不再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它是我们意识的延伸,是我们与银河共鸣的桥梁。
而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前方,是更加壮阔、更加未知的星际海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门槛上,内心充满了对无尽星海的敬畏与渴望。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