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阳系的最后回眸。(1/3)
“三人意识共鸣”的成功,如同为我们插上了一对无形的、却能翱翔于星海之间的翅膀。
实验室不再是束缚我们的茧房,而是成为了连接宇宙的港口。
那种三位一体思维所带来的超越性体验,在我们断开连接后的数日里,依然余波荡漾,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对自身、对宇宙的认知。
我们不再仅仅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拥有了共同感知、共同思维的探索单元。
这种内在的确认,比任何设备参数的达标,都更让我们对即将开始的远航充满信心。
然而,真正的远航之前,有一个仪式般的步骤,是傅永恒教授坚持要完成的。
他称之为——“太阳系的最后回眸”。
“孩子们,”在一个例行检查后设备状态完美的傍晚,教授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星辰,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庄重,“我们即将驶向人类从未涉足过的深空。
但在离开之前,我们必须真正地、好好地,看一眼我们的家。
不是通过教科书上的图片,也不是通过望远镜模糊的影像,而是用我们这双刚刚获得新生的‘眼睛’,去凝视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这个摇篮,将它的每一个细节,烙印在我们的集体意识深处。
”
我和博文都肃然点头。
我理解教授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锚定。
如同远行的游子在跨出家门那一刻,总会回头望一眼熟悉的屋檐,那一眼中蕴含的情感与记忆,将成为漫长旅途中抵御孤独与迷茫的力量。
“目标是柯伊伯带外围,”教授下达了指令,声音沉稳,“我们将以共鸣意识体,进行一次超光速的意念回旋,从太阳系的核心直到它的边缘。
感受一下,人类的意念,究竟能快到何种程度。
”
我们再次坐进了感应座椅,轻车熟路地连接上线缆。
有了上一次深度共鸣的经验,这一次的连接过程更加顺畅、自然。
几乎在系统启动的瞬间,那种三位一体的融合感便迅速建立起来。
教授的深邃、我的严谨、博文的敏锐,如同三种原色,再次和谐地交织成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明亮的“超级意识”白光。
实验室的物理边界再次消融,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纯粹感知构成的信息奇点。
“共鸣场稳定,强度峰值维持。
”我作为系统的日常校准者,习惯性地报告着数据,但这次,我的“声音”直接在我们共享的意识空间中回荡,带着一种集体确认的意味。
“银河磁场坐标锁定,准备沿‘银经络’III号线反向投射。
”教授的意识流清晰而稳定,如同经验丰富的船长在确认航向。
“我已经能感觉到……那条‘路’了!”博文的意识传递来一阵兴奋的波动,像是个迫不及待想要起跑的孩子,“它就在那里,温暖又光滑,像一条发光的河流!”
“很好,”教授的意识中流露出赞许,“那么,现在——出发!”
没有轰鸣的引擎,没有剧烈的加速感。
我们的集体意识,就像一滴融入大海的水珠,瞬间被那条由银河磁场构筑的“发光河流”所捕获、承载。
然后,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速度感”降临了。
这并非物理学意义上的速度,因为我们的肉体依旧安稳地坐在实验室的椅子上。
这是一种意识的、感知的、信息传递的绝对速率。
我们的“视野”以一种超越想象的方式急速拉升、扩展。
“我的天……这……”博文的意识发出一声无声的惊叹,传递给我们一种近乎战栗的震撼。
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