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阳系的最后回眸。(2/3)
在“出发”指令下达的意念刚落,太阳就已经不再是窗外那个温暖的光盘,而是瞬间在我们“眼前”凝聚成一个无比清晰、无比灼热的巨大等离子球体。
它的日冕如同燃烧的金色鬃毛,剧烈地翻腾、抛射,我们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源于核心核聚变的能量咆哮。
这不再是遥远的天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狂暴的能量海洋。
“不要停留,继续向外。
”教授的意识如同冷静的导航员,引导着我们飞速掠过的感知。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内太阳系的岩石行星,如同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起的珍珠,在我们超越光速的意念感知中,几乎是一闪而过。
它们不再是星空中的光点,而是拥有复杂地质结构、独特大气活动(或无大气)的真实世界。
我能“感受”到金星厚重云层下的高压高温,能“触摸”到火星奥林匹斯山那冰冷的玄武岩棱角。
然而,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掠过地球的那一刻。
“看!那是家!”博文的意识指向那颗蓝白相间的美丽星球,情感澎湃如潮。
我们的集体意识不约而同地为之凝滞了亿万分之一秒。
蔚蓝的海洋,旋转的白云,褐色的陆地轮廓……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我们以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角凝视它——不再是身处于其上的仰望,而是从宇宙深空的俯视。
那种感觉复杂难言,有对孕育之恩的深深眷恋,有对其脆弱美丽的惊叹,也有一种即将远离的、淡淡的乡愁。
我们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那笼罩在星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活跃的“场”——那是数十亿人类意识、情感、文明活动交织而成的“生物圈层”,是独属于地球的“灵魂”辉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美,不是吗?”教授的意识流淌着一种深沉的温情,“但记住,我们不是逃离,而是为了更理解它,才选择离开。
”
“是的,教授。
”我的意识回应道,同时努力收敛那激荡的情感,将注意力集中在航程上。
意念的速度,实在快得匪夷所思。
瞬间,我们已经穿越了小行星带,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形状各异的天体,在我们的感知中化作一片旋转的碎石之河。
木星——这颗太阳系的巨人,带着它标志性的大红斑和环绕的卫星家族,如同一座巨大的磁场堡垒,阻挡在前。
它的引力场强大到足以扭曲空间,我们的意识流在靠近时,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种无形的、巨大的拖拽力。
“小心,避开它的强磁场涡旋,”我本能地发出警示,意识中调用着之前建立的磁场模型,“从极地磁力线间隙穿过去!”
我们的集体意识展现出了惊人的敏捷性,如同一条灵活的游鱼,在木星狂暴的磁场风暴中寻找到一条安全的路径,一掠而过。
土星的光环、天王星的侧身旋转、海王星的幽蓝风暴……外太阳系的巨行星们,接连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被我们抛在身后。
每一次“注视”,都伴随着海量的信息涌入:它们的磁场结构、大气成分、卫星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这一切,都在我们三位一体的意识中被瞬间解析、理解、储存。
终于,我们的“视野”开始触及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
这里的光线已经变得极其昏暗,太阳缩小成了一颗异常明亮但已无法提供温暖的恒星。
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是一片广袤而寒冷的蛮荒之地。
无数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天体,如同幽灵般在永恒的黑暗中缓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