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次意识疲劳。(3/3)
程,现在需要刻意地集中精力,而且中间容易出错。
记忆的提取也出现了卡顿,一些熟悉的天文学常数或公式,需要“想”一会儿才能清晰地记起来。
更令人不安的是,出现了短暂的“意识空白”或“走神”。
有那么一两次,我的意识会莫名其妙地飘忽到无关的、甚至是地球上的琐碎记忆片段中,几秒钟后才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短暂地“脱离”了当前的宇宙航行状态。
这种对当下情境掌控力的减弱,带来了隐隐的不安。
三、情感与意志层面的波动:
初抵深空时的那种新奇、兴奋和敬畏感,逐渐被一种淡淡的倦怠和麻木所取代。
面对新的星云或奇异天体,虽然依然觉得壮观,但那种想要立刻深入探究的冲动减弱了。
甚至,在广袤的黑暗和寂静(这种寂静是感知层面的,并非真正的无声)衬托下,一丝难以言喻的、属于智慧生命的孤独感开始悄然滋生。
意志力也在接受考验。
维持意识聚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之前如同呼吸般自然的“航行”状态,现在需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要保持专注。
一种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的本能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文文的状态最能体现情感波动。
他起初的活泼好动不见了,变得有些蔫蔫的。
他会偶尔传递出类似“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呀?”或者“我想吃冰淇淋了”这样带着地球生活印记的、略显脆弱的念头。
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傅文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其意识的承受力也有其极限。
傅老先生显然也受到了影响,但他的修为最为深厚,表现也最为克制。
他更多地是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疲惫,如同一位长途跋涉后的智者,步伐虽缓,但方向依旧坚定。
他及时发现了我们状态的滑坡,并果断做出了决定。
“不能再前进了。
”他的意识传递出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必须立刻寻找一个相对‘平静’的空域,进行意识的恢复。
在这种疲劳状态下强行探索,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其危险。
”
他所说的“平静”空域,指的是远离大质量天体、强烈辐射源、复杂引力场和剧烈宇宙活动的区域。
我们需要一个“星际港湾”,让过度负荷的意识得到喘息。
于是,我们调整方向,朝着一个此前探测到的、广袤而物质密度极低的星际虚空区域“驶”去。
那一刻,放缓“脚步”、寻求休息的决定,本身就像是一种解脱。
第一次,我们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即便摆脱了肉体的束缚,作为意识存在的我们,依然有其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极限。
这场银河系漫游,不仅是对外部宇宙的探索,也是对我们自身意识边界的一次深刻测绘。
这“第一次意识疲劳”,如同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将初入宇宙的浪漫狂想,拉回到了充满现实挑战的漫长征程之中。
它提醒我们,宇宙的壮美背后是严酷的法则,而意识的远征,同样需要智慧和节奏。
当我们终于抵达那片相对宁静的虚空,周遭的星辰变得稀疏,环境辐射也降至最低,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包裹了我们。
那种因过度感知而产生的“噪音”逐渐平息,疲惫的意识如同饱经风浪的船只,终于驶入了一片平静的水域。
我们停了下来,不再主动去感知、去分析,只是简单地“存在”于那里。
傅老先生开始引导我们进行最基础的意识收敛,如同乌龟将头脚缩回壳内,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能量耗散。
真正的恢复过程,将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新课题。
而这第一次意识疲劳的体验,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这次非凡旅程中,一堂关于自身局限与生存智慧的、至关重要的一课。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