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 第17章 恒星托儿所———猎户座大星云。

第17章 恒星托儿所———猎户座大星云。(2/3)

屏住了呼吸,这正是他梦寐以求想要亲眼目睹的景象。

    教科书上的示意图,此刻化为了眼前真实存在的、动态的宇宙实体。

     “是的,一个年龄大约只有十万年的原行星盘。

    ”傅老先生调整着光谱分析仪,“看它的结构,中心原恒星已经基本稳定,通过吸积盘持续吞噬着物质。

    盘面内缘的温度很高,尘埃颗粒可能已经部分熔融。

    而在外缘,温度较低,挥发性物质能够凝结。

    看那些明暗条纹,很可能就是正在形成的行星胚胎清理出的轨道间隙,或者是密度波引起的聚集效应。

    ” 星槎悬停在距离原行星盘数个天文单位的安全距离上,利用各种波段进行详细观测。

    可见光下,盘面呈现出淡黄色和棕红色,这是硅酸盐尘埃和碳化合物颗粒的颜色。

    红外波段下,盘面变得异常明亮,显示出其内部的热结构。

    射电波段则揭示了盘面中冷气体的分布和速度场。

     陈博士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忘记了时间。

    “太清晰了……吸积流……盘面的较差旋转……看那个速度分布,完全符合开普勒定律的预期……还有盘面向外的光压效应……理论上的所有关键过程,这里都在上演!” 就在他感叹之际,突然,从原恒星的核心方向,沿着它的自转轴,喷射出两道方向相反、狭长而明亮的物质流!这两道喷流速度极快,主要由高速带电粒子组成,它们与周围缓慢运动的星云物质剧烈碰撞,在两端形成了明亮的激波区域,如同两个巨大的箭头,指向深空。

     “赫比格-哈罗天体!”陈博士惊呼。

    这是年轻恒星物体的典型特征,是恒星形成过程中角动量转移和磁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恒星“婴儿”在努力挣脱诞生时包裹物的标志性现象。

     傅愽文也看到了这突如其来的“宇宙喷泉”,兴奋地拍手:“哇!星星宝宝在吐口水!” 这个童稚的比喻让陈博士和傅老先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傅老先生解释道:“愽文说得很有意思。

    这确实是恒星宝宝在处理它‘吃’不下去的东西。

    在物质落向恒星的过程中,会携带巨大的角动量,如果不把这些角动量释放掉,物质就无法被恒星有效吸积。

    这些喷流,就像是一个旋转的陀螺,需要从两端抛出一些物质来保持自身的稳定。

    ” 眼前的原恒星系统,仿佛一个精密的宇宙钟表,每一个部件都在引力、磁场、辐射压和角动量的复杂博弈中运转着。

    原行星盘在旋转中,将角动量向外转移;吸积过程将引力势能转化为光和热,点燃了恒星的火炉;喷流则像安全阀,维持着系统的动态平衡。

    而在那看似平静的盘面中,更微妙的进程正在悄然发生。

     傅老先生将观测重点转向了原行星盘的细节结构。

    高分辨率图像显示,盘面并非均匀一片,而是布满了细微的颗粒和团块。

    在盘面的某些特定半径上,尤其是温度适宜的区域,尘埃颗粒似乎倾向于聚集。

     “看这里,”傅老先生指着盘面中外侧的一个环带,那里看起来比周围稍微明亮和稠密一些,“尘埃颗粒在这里的碰撞频率更高。

    由于布朗运动、湍流和引力的微弱作用,它们开始粘附在一起,就像滚雪球一样。

    ” 陈博士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模拟放大图。

    起初只是纳米尺度的微小尘粒,在频繁的碰撞中,依靠范德华力等微弱的表面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微米级、毫米级大小的颗粒。

    这个过程看似随机,但在盘面物理条件的筛选下,某些尺寸和成分的颗粒会获得优势。

     “从米粒大小到公里尺寸,是行星形成理论中最关键的‘米级障碍’,”陈博士若有所思地说,“小颗粒可以通过气体阻力很好地与盘面气体耦合,但大到一定程度,气体阻力减弱,它们会快速向中心恒星螺旋坠落,很难有足够时间生长。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傅老先生点点头:“但自然总有它的办法。

    湍流会产生局部的低压区,像捕集器一样将颗粒聚集;或是通过流体力学的不稳定性,直接促使颗粒在特定区域快速聚集、坍缩,跳过缓慢的逐粒生长阶段。

    看那个模拟动态图,那些团块的密度正在波动,有些已经达到了可以靠自身微弱引力进一步吸积物质的临界点——这就是‘引力不稳定性’的萌芽。

    ” 星槎的传感器探测到盘面中那些团块周围微弱的引力扰动。

    一些较大的团块,尺寸可能已经达到数公里,开始显示出清空周围较小物质的迹象,在盘面上形成了微小的间隙或密度凹陷。

    这些就是行星胚胎,或者说星子。

    它们是未来行星的种子。

     “在这个盘面里,可能同时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星子在竞争、碰撞、合并。

    ”傅老先生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有些会成长为主序星诞生前就已成型的气态巨行星,有些则会成为岩石星球的核心。

    而更靠近恒星的内侧,由于温度高,挥发性物质无法凝结,只能形成密度较大的岩石天体,就像未来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雏形。

    ” 陈博士想象着那幅图景:在这片混沌的盘面中,无声的战争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碰撞、合并、撕裂、吸积……最终,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脱颖而出,扫清自己的轨道,成为一颗正式的行星。

    而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在46亿年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类似的、如今就在眼前的“星尘盘”中诞生。

     “生命的原材料……”陈博士轻声说。

    他的目光投向原行星盘更外围的寒冷区域,那里,水冰、甲烷冰、氨冰等挥发性分子能够稳定存在。

    “彗星……就在那里形成。

    它们将是未来行星上水和有机分子的输送者。

    ” 傅老先生深表同意:“是的,这个原行星盘,不仅是一个恒星系统的摇篮,更是一个生命潜在起源地的原料工厂。

    所有的重元素,碳、氧、氮、磷、铁……都是在更早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内部合成,并通过超新星爆发抛洒到星际空间,最终汇聚到这样的分子云中。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星际旅行,在某个类似的原行星盘中聚合,最终被组装到一颗行星上,参与到生命的奇迹中。

    ” 这番话让陈博士感到一阵战栗,一种深植于宇宙尺度的连接感。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冷静的观测者,而是仿佛看到了自身起源的遥远回响。

    这趟星际漫游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吴名卷 血光灾变:开局双刃萃取万物 半截刚传说 我在异界剖邪神 双重进化:路人反派精分日记 星尘刃:空间破晓 重生:开局造天庭,对抗外星入侵 驱魔:物理学超度,很核理吧? 被渣男贱女害死后,我在末世躺平 末世咸鱼王,我的安全屋能升级 我叫陈迪,为三十六条人命负责 末世:全公司否认18楼存在 从末世到星海 末世娇娇挺孕肚,被大佬们团宠 轮回书店蕴钰尼裳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阴茧之锁 我的傲娇丧尸女友太可爱了怎么办 末世最强拾荒系统 这里是大夏!禁忌生物止步 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 森林童话勇敢之心 诡异复苏从精神崩坏开始变强 邪修:仙尊在末世躺平干饭 姥姥家的第三扇门:男教师的秘密 惹不起的玉面神探 星穹考卷 你惹她干嘛?她敢徒手揍阴天子 末世征途:被推入尸群后我觉醒了 大唢呐 半截刚传说 我在异界剖邪神 穿越成末世小白花杀疯啦 破庙的夜影 末日远征:觉醒之战 幽冥录:心上诡途 进化回档 深渊巡游者 星际共生体的文明博弈 当祂们认为你是医生 末世:我挖宝求生 规则怪谈:请在我的葬礼上微笑 星禾纪元 宁静夜晚 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 魔主在末世 罗德里空间 皮刃 诡世九品:魏晋二十重规则炼狱 两界穿梭:先在末世做奴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