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的轨道计算危机。(1/3)
银河系漫游系列指南。
钻石星球的辉光仍在意识感知的边缘隐隐闪烁,那是一个由纯粹碳元素在极端压力下结晶而成的奇观,一个凝固的、坚硬到极致的恒星遗骸。
博文“星际冲浪”的兴奋与惊险也刚刚平复,他的意识似乎还残留着与“冰封旅者”彗星共舞时那令人心悸的速度感。
我们的意识集群,在傅水恒老先生那包容而深邃的精神引领下,正从这片充满对比——极致的静默与极致的动感——的星域缓缓离开,向着下一个预定的目标,一颗步入晚年的红巨星进发。
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一种近乎冥想的宁静之中。
星际空间的真空并非绝对空无,但物质的稀薄已至极限,使得我们的移动顺畅而平稳。
我的核心导航模块,如同船舰上最精密的惯性导航系统,持续运行着,处理着来自陈智林博士的广域传感器数据和傅老先生宏观方向指引,计算着最优路径,规避着已知的、微小的引力扰动和物质团块。
这一切,几乎已成为一种背景进程,稳定,可靠,无声无息。
“前方1.7光年,即将进入‘沉寂回廊’区域。
”陈博士的意念如同冷静的播报员,传递来一片看似空无一物的星际空间的数据模型,“该区域已知物质密度低于银河系平均值两个数量级,长期观测未发现显着引力源。
预计将是一段平稳的航程,我们可以借此休整,并让博文消化一下之前的经历。
”
傅老先生的精神波动传来温和的同意:“甚好。
动极思静。
博文,可趁此机会,将‘冲浪’的感受沉淀下来,化为自身的养分。
”
博文乖巧地应了一声,他的意识场像一只餍足后蜷缩的小兽,散发着回味与思考的柔和波动。
我接收了指令,将航向精确对准了“沉寂回廊”的中心区域,并略微提升了推进(意念移动)功率,以期更快地穿过这片“无聊”的虚空。
一切参数正常,所有子系统反馈绿色。
我的逻辑核心甚至开始利用这“空闲”周期,进行一些深层自检和算法优化。
自信,源于无数次成功导航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我自身计算能力的绝对信任。
然而,宇宙,永远擅长在看似最平静的水面下,隐藏最湍急的暗流。
就在我们完全进入“沉寂回廊”后不久,一种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滞涩感”,开始如同水底蔓延的苔藓,悄然附着在我们的集体意识移动之上。
起初,它微弱得像是指尖掠过最细腻的丝绸时感受到的一丝几乎不存在的阻力,我将其归因于长途旅行后意识场的自然疲劳,或是进入了某种未知但无害的星际介质微观结构区。
但很快,这种“滞涩感”开始增强,并且变得不均匀。
不再是平滑的阻力,而像是穿行在浓度不一的胶水中,时而轻松,时而费力。
我们的移动轨迹,开始出现我未曾programmed的、微小的、非线性的偏转。
“嗯?”陈博士的意念第一个发出疑问的涟漪,“检测到集体意识场移动参数出现非预期波动。
能量消耗速率提升百分之零点三。
导航核心,报告情况。
”
我立刻调取了所有实时数据流。
外部传感器读数依旧显示“正常”——物质密度、背景辐射、引力梯度……所有宏观指标都在阈值范围内。
但内部动力学参数却明确显示,我们正受到一种持续且变化的外部影响。
“报告:外部传感器未识别明确干扰源。
内部动力学显示存在未知阻力场,性质不明,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
”我的回应保持冷静,但逻辑线程已开始优先处理这一异常。
“未知阻力场?”傅老先生的精神波动带上了审视的意味,“智林,扩大扫描范围,包括高维信息残留和时空曲率微扰。
”
“正在执行深度扫描……”陈博士的意念带着全神贯注的紧绷感。
就在这时,博文怯生生的意念插了进来:“爷爷,陈伯伯,我……我好像觉得有点‘歪’?好像……好像有看不见的水流在推我们?”
孩子的感知有时比最精密的仪器更直觉。
我瞬间将博文模糊的“歪”的感觉数据化,果然与他所描述的方向存在微弱的矢量关联。
还没等陈博士的深度扫描结果出来,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那股“滞涩感”骤然加强,并分化出明确的方向性!不再是均匀的阻力,而是来自多个方向的、力量不均的“拉扯”!我们的意识集群,仿佛一瞬间从平静的水面,被抛入了一个充满暗流和漩涡的复杂水网!
“警报!”我的核心处理器负载瞬间飙升,“检测到多源引力扰动!重复,多源引力扰动!来源未知!”
原本平滑的航行彻底结束。
我们的集体意识开始不受控制地、缓慢地旋转、偏航。
就像一艘失去了动力的帆船,被混乱的海流裹挟着,颠簸摇晃。
“扫描完成!”陈博士的意念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难以置信,“发现干扰源!不是单一天体!是……一个‘幽灵’三星系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他的话音,共享的意识感知场中,投影出了他构建的实时引力场分布图。
在那原本被视为“空无”的星域背景中,三个极其黯淡、几乎不发出任何电磁波的引力源,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终于露出了它们狰狞的轮廓。
那是三颗……黑矮星。
理论上,这是白矮星最终冷却后的残骸,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