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程序员张伟(3/3)
我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科学解释。
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以及我联系的一些朋友,相信这不是孤立事件。
它可能和近期全球范围内一系列越来越频繁的气候异常、地质活动有关。
某种……大规模的、系统性的扰动正在发生,而电磁异常,可能只是其中一个侧面。
”
他没有提及海平面上升或具体的灾难预言,而是聚焦于张伟能够直观理解的技术现象,并将其与更广阔的异常背景联系起来。
“我们?”张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
“是的,我们。
”陆锋看着他,“包括你刚才提到的气候监测项目成员,还有一些……像你一样,注意到了异常,并且有能力做点什么的专业人士。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做点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张伟的焦虑感明显上升了,“如果是这种级别的事件……我们只是普通人!”
“正因为在可能的大变故面前,个体是渺小的,所以才需要联合起来,提前准备。
”陆锋的声音冷静而有力,“我们无法阻止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也许可以为自己,也为在乎的人,争取多一线生机。
”
他停顿了一下,让张伟消化这些话,然后抛出了核心邀请:“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独立、可靠、抗干扰的通讯系统。
不仅仅是为了那个监测项目,更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保持联系,获取信息,协调行动。
张伟,我们需要你的技术。
”
“独立的通讯系统……”张伟喃喃重复着,眼神闪烁不定。
这个提议显然击中了他的专业核心,但背后的含义却让他本能地感到抗拒和恐惧。
“陆哥,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准备……应对世界末日吗?这太疯狂了!”
他的反应在陆锋意料之中。
与陈海的果断、周毅的探究欲不同,张伟的性格底色是规避风险,追求系统的稳定和可控。
而陆锋提出的,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未来。
“我不知道是不是世界末日。
”陆锋坦诚地说,“也许是,也许只是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严峻的危机。
但无论如何,当现有的、依赖庞大基础设施的通讯网络变得不可靠时,拥有自己的‘耳朵’和‘嘴巴’,总不是坏事。
这就像买保险,希望永远用不上,但一旦需要,就是救命的。
”
他用了一个更贴近普通人思维的比喻。
“想想看,如果某天,手机没信号,网络彻底中断,电台里只剩下噪音……你希望自己和你关心的人,变成聋子和哑巴吗?”
张伟沉默了。
他低下头,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山风变得更冷了些,吹得他打了个寒颤。
陆锋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打开了他内心深处最恐惧的那个盒子。
他对技术的热爱,源于对秩序和可控性的追求,而陆锋描绘的场景,却是秩序彻底崩坏的混沌。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
”良久,张伟才抬起头,声音干涩地说,“这太突然了。
我需要时间。
”
“当然。
”陆锋没有逼迫他,他知道对于张伟这样的人,需要时间来说服自己。
“不急着做决定。
你可以继续观察,用你的设备监测。
我相信,你会发现更多的‘异常’。
等你想清楚了,随时联系我。
”
陆锋将张伟送回了软件园附近。
下车前,张伟犹豫了一下,问道:“陆哥,如果……如果我加入,我需要做什么?具体是哪些设备?什么规模的网络?”
他已经开始思考技术细节了,这是一个好迹象。
说明他的专业本能正在压倒恐惧。
“初期是评估和筹备。
我们需要一份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的通讯设备清单,包括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备用链路,以及可能的中继方案。
还有,最重要的,加密。
”陆锋给出了明确的技术导向任务,“你可以先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技术项目来规划。
”
听到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任务,张伟的眼神安定了一些。
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背着那个沉重的电脑包,身影有些孤单地融入了软件园依旧熙攘的人流中。
陆锋看着他的背影,知道这颗种子已经种下。
与周毅那种基于科学推理的忧虑不同,张伟的恐惧更直接、更个人化,源于对失控的技术环境的直觉。
要让他迈出这一步,可能需要一个更强烈的、无法否认的刺激。
他发动汽车,看了一眼后视镜中那座灯火通明的软件园。
那里是数字世界的心脏,但当物理世界的根基动摇时,这些璀璨的代码大厦,又能坚持多久呢?
下一个需要加固的,是物资的堡垒。
他看了看时间,驱车前往那个位于城市边缘高地的废弃仓库。
林舒应该已经在那里了。
真正的“方舟”,正在一片看似平静的末日序曲中,悄然铺设着它的龙骨。
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潮汐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