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雷击木中的火种(2/3)
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
这团从天而降的火,不仅温暖了夜晚,更照亮了人族在洪荒里,一步步向前走的路。
......
洪荒的晨雾还没散,李念就蹲在部落东侧的土坡前,手指捻着湿润的黄土,细细揉搓——土粒均匀,黏性正好,是制陶的好料。
身后,十几个族人围坐成圈,手里都捧着一团黄泥,眼神专注地跟着他的动作学:先把黄泥摔打结实,排出空气;再捏出粗圆的罐底,慢慢往上捏塑罐身,拇指在罐口轻轻按压,捏出规整的弧度。
“记住,罐壁别太厚,不然烧不透;也别太薄,容易裂。
”李念拿起自己刚捏好的陶罐坯子,举给族人看,“像这样,手指贴着坯子转,力道匀着点。
”
两个月前,火刚稳定下来时,李念就琢磨着制陶——总不能一直用树叶包肉、用石器盛水,陶器才是能真正留住食物、储存水源的关键。
从找土、和泥,到摸索着用草木灰调节火候,他烧坏了十几批坯子,才终于掌握了门道。
现在,族人们手里的坯子虽还粗糙,却已能看出陶罐的模样,等晒干了入窑烧制,就是洪荒里第一批真正的人类器皿。
李念看着族人们认真的样子,嘴角弯了弯。
他转身回到自己的石屋旁,从土里挖出一个烧制好的陶罐——罐身上刻着一道简单的“念”字标记,是他特意留的。
这是他烧的第一个成功的陶罐,没舍得用,埋在土里存着。
他摩挲着罐壁,忽然想起后世博物馆里的远古陶器,说不定千百年后,有人挖开这片土,看到这个罐子,会猜想着洪荒里曾有这么一群人,在艰难里摸索着文明的样子。
“念哥!你看俺找着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羽手里攥着几截翠绿的藤条,兴冲冲地跑过来,藤条上还挂着几个紫红色的块根。
李念低头一看,眼睛瞬间亮了——那块根圆滚滚的,表皮带着细绒毛,不是红薯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一把抓过藤条,手指摸着红薯的表皮,心跳都快了几分。
前世他在老家种过红薯,知道这东西耐旱、高产,埋在土里就能活,煮熟了又甜又顶饿,是救荒的好粮。
在洪荒里,有了红薯,族人就再也不用只靠打猎和采野果填肚子,甚至能定居下来,靠种植过日子!
“快!把藤条剪下来,块根小心收好!”李念的声音都带着颤,“去把部落里最懂土的张老请来,俺要开辟一块地种这个!”
接下来的几天,李念几乎天天泡在地里。
他让族人先把地里的杂草烧干净,又把沤好的草木灰和兽粪混进土里,做成肥沃的养料;再把红薯藤剪成小段,斜着插进土里,只露出一点点藤尖。
他还特意让张老守着这块地,每天浇水、查看,生怕出一点差错。
看着土里冒出的嫩芽,李念夜里都能笑醒——这不是普通的庄稼,是族人能安稳活下去的底气。
好消息接二连三。
云带着狩猎队出去半个月,终于在西边的山谷里找到了野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