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经(1/3)
五年的时光,在洪荒的日升月落间悄然滑过。
部落的石屋早已从最初的几十间,扩展成连绵的一片,沿着山腰层层铺开。
清晨的雾霭里,总能听到孩童的嬉闹声——这些年新生儿多了起来,光着屁股在坝子上追蝴蝶的孩子,成了部落最鲜活的风景。
族人们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的发愁,红薯地从最初的一小块,扩展到好几片山坡,陶罐里装满了晒干的兽肉和盐粒,“积粮”不再是李念口中的概念,而是家家户户石屋里的实在物件。
只是洪荒的资源太过丰饶,漫山的野果、成群的野兽,让族人偶尔还是会犯懒——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部落,不必为生计拼尽全力,便少了几分后世农耕文明的紧迫感。
李念偶尔看着有人躺在树底下晒太阳,嘴里嚼着野果,也不苛责——他知道,从“饥一顿饱一顿”到“衣食无忧”,对刚脱离原始状态的人族来说,已是天大的进步。
这日清晨,李念避开喧闹的坝子,躲到后山的僻静处。
他扎了个马步,按照记忆里《五禽戏》的招式,慢慢舒展四肢。
起初只是想活动筋骨,可练到“熊戏”时,忽然觉得丹田处有一丝微弱的暖流,顺着经脉缓缓流动。
李念猛地僵住,心脏差点跳出胸腔——在后世,他练《五禽戏》只觉得强身健体,从没有过这种“气感”!他不敢乱动,屏气凝神,试着用意念引导那股暖流。
暖流很弱,却很清晰,像一条小蛇,慢慢爬过手臂、大腿,最后又回到丹田。
“末法时代的武学,居然能在洪荒练出真气?”李念又惊又喜,手心都冒出了汗。
他生怕一个不慎打乱气流,小心翼翼地收了功,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眼里的光却越来越亮——《五禽戏》尚且如此,那《易筋经》《八段锦》岂不是更有用?
接下来的日子,李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武学钻研里。
他把前世记得的《道德经》《黄帝内经》里的养生理论,和《易筋经》《阴符经》的武学心法揉在一起,一页页在竹简上写写画画。
有时想到一个契合点,哪怕是深夜,也会爬起来点亮火把,在竹简上补充;有时卡在瓶颈,就坐在红薯地旁发呆,看着族人劳作的身影,琢磨着“武道与生存”的关联。
慢慢的,一部融合了养生、炼体、炼气的《武经》雏形,在竹简上渐渐清晰。
月余后,李念把飞、羽、云叫到后山。
他递过两卷竹简,一卷是简化版的《易筋经》,另一卷是《霸刀》的基础刀法:“你们试试练这个,先天人族的体质,或许能成。
”
飞接过竹简,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挠着头:“念哥,这上面的字俺认识,可这‘气沉丹田’是啥意思?”
李念没解释,只当场演示了一遍《易筋经》的入门心法,让他们跟着感受。
没想到不过半个时辰,羽就眼睛一亮:“念哥!俺好像感觉到了……肚子里有股热流!”
飞和云也赶紧沉下心,没一会儿,两人也相继露出惊喜的神色。
李念心里叹服——先天道体果然不凡,换做后世之人,怕是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