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烟火与暗礁(2/3)
!”陈芳脸色凝重,将一份详尽的资金支出和缺口预测表放在李鸣风桌上。
“这么快?”李鸣风心头一紧,拿起报表快速浏览。
陈芳解释道:“联合确权工作比预想的更复杂、耗时更长,专家费用、人力成本都在增加。
危房应急排险和过渡板房建设已经花掉了县财政的首批五百万。
王德顺等特困户的医疗救助和后续安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关键的是,”她指着报表上的最大缺口,“省级试点项目的正式批文和专项资金迟迟未下达!我们与省属国企‘苏北建工’谈的捆绑开发框架协议,对方明确表示,没有省级试点政策‘背书’和专项资金托底,他们不敢大规模投入启动资金!”
钱!又是钱!李鸣风眉头紧锁。
省级试点批文卡在哪个环节了?是程序问题,还是又遇到了无形的阻力?杨宏远虽已倒台,但其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是否仍在暗中作祟?他立刻拿起电话,准备打给省自然资源厅的孙建国副处长询问情况。
电话还没拨出,一个来自省城的号码却率先打了进来——是省委组织部的周明华!
“鸣风同志,没打扰你吧?”周明华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周处长您好!不打扰,您请讲。
”李鸣风精神一振。
“两件事。
”周明华言简意赅,“第一,关于‘北洼子’省级试点的事,我侧面了解了一下。
阻力确实存在,主要来自省发改委那边。
张明副处长的顾虑,产权复杂风险高被某些人放大了,在厅务会上形成了反对意见。
不过,自然资源厅孙建国同志据理力争,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试点就是要解决难题。
目前还在僵持,但并非没有转机。
”
周明华顿了顿,似乎在给李鸣风消化信息的时间:“第二件事……是关于董国云书记的。
”他的声音压低了一些,“省委关于部分地市和县区主要领导的调整方案,已经基本确定。
董书记在榆林这几年,尤其是开发区和近期‘北洼子’棚改展现的魄力,省委是看在眼里的。
初步意向是……调任千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听到确切消息,李鸣风的心还是猛地一沉。
董国云是他的伯乐和靠山,他的调离,对榆林、对他个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常务副市长虽是高升,但千湖市情况复杂,绝非坦途。
“消息还在内部,你心里有数就好。
”周明华提醒道,“董书记调离前,肯定会全力推动‘北洼子’试点落地,这是他留给榆林的‘政治遗产’。
你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另外,”周明华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提点,“鸣风啊,董书记走了,榆林的格局会有变化。
你作为年轻干部,既要继承董书记开拓进取的精神,也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更加注重平衡和团结。
尤其是在‘北洼子’资金这么紧张的时候,更要广开门路,寻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