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居的基石与治理的深水(3/3)
、停车管理思路以及社区治理筹备组的设立时,方文山点了点头:“嗯,有前瞻性。
鸣风同志,你能提前意识到治理的重要性,这很好。
这说明你的视野,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项目建设。
”
他站在即将封顶的楼宇前,望着远处繁忙的工地和依稀可见的榆林县城轮廓,意味深长地说:“‘北洼子’的蜕变,不仅仅是几百户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它更是一个窗口,一个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结合的试验田。
你在这里探索出的经验,无论是解决历史产权难题,还是创新安置模式,乃至现在着手的长效治理机制,都可能为全县、全市,甚至全省类似的棚改和旧城改造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
”
方文山转向李鸣风,目光中带着期许:“把‘北洼子’新社区打造成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示范社区!这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你未来更广阔舞台的基石。
好好干!县委期待你的答卷。
”
方文山的话,将“北洼子”项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它不再仅仅是李鸣风手上的一个任务,更成为他个人能力和治理理念的重要展示平台,关系到他在方文山心中乃至更高层领导眼中的分量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新社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王德顺一家也沉浸在即将搬入新居的喜悦中。
然而,一份《新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方案(征求意见稿)》送到王强手上时,这个朴实的汉子却犯起了愁。
“爸,这物业费……一个月要几十块呢!还有这停车位,听说一个要好几万!”王强拿着方案,愁眉苦脸地对王德顺说,“虽然政府补贴了大部分租金,可这物业费、以后的水电煤气,开销比在‘北洼子’大多了!我这腿脚,也找不到啥好工作……”
王德顺老汉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吧嗒着旱烟,眉头紧锁。
从危房到新居,从绝望到希望,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伴随着实实在在的生活成本增加。
这是他们这样的困难家庭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王强思前想后,鼓起勇气找到了正在新社区临时办公点忙碌的陈芳。
“陈委员……有个事,想麻烦您……”王强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就是……就是那个物业费……还有,您看我这腿……能不能……在咱新社区里,给我找个看大门或者扫扫地的话干干?我……我保证好好干!”
陈芳看着王强恳切又带着窘迫的眼神,心中了然。
这又是一个新课题——如何帮助像王强这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但因种种原因就业困难的回迁居民,在新环境中找到立足之地,实现稳定增收?这关乎新社区的和谐稳定,更关乎“安居乐业”的完整内涵。
“王强兄弟,你的想法很好!自食其力,光荣!”陈芳热情地鼓励道,“新社区需要很多岗位,比如保洁、保安、绿化维护、社区食堂帮工等等。
街道和社区正在筹划成立‘新家园’就业帮扶服务站,就是专门帮大家找工作的!你的情况我记下了,等服务站运作起来,第一时间通知你!物业费的事也别太担心,政府有补贴政策,我们会帮大家算清楚账的!”
王强千恩万谢地走了。
陈芳看着他的背影,在本子上记下了“回迁居民就业帮扶”这一条。
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方向也更加清晰:新社区的基石,不仅是钢筋水泥,更是完善的治理、普惠的服务和每一个居民稳稳的幸福。
李鸣风交给她的这篇新文章,才刚刚开了个头。
深水区的探索,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问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