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逐渐扩大影响(3/3)
产业孵化园”首批入驻企业签约仪式暨人才招聘会上,他亲自站台宣讲,向来自省内外高校的毕业生们描绘榆林开发区和整个榆林县的发展前景,强调这里“既有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也有安心生活的宜居环境”,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签约落户。
他并没有急于将这些看好的苗子提拔到重要岗位,而是采取“关注+压担子+指导”的方式。
比如,将周宇调整到任务更重、矛盾更突出的另一个乡镇担任常务副镇长进行锻炼;推荐陈静参与市里组织的环保专业人才培训;让新引进的选调生参与到开发区或县里的重点项目中历练。
他要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为榆林的未来储备骨干力量。
李鸣风在副书记岗位上风生水起,声望日隆,县长郑卫国的脸色则愈发阴沉。
审计风波铩羽而归,李鸣风非但没受影响,反而借势站稳了脚跟。
如今看他解决民生问题赢得口碑,协调复杂矛盾展现能力,布局年轻干部深谋远虑,郑卫国心中那股被压制的不甘和忌惮愈发强烈。
但他也吸取了审计硬碰硬的教训,暂时没有新的动作,只是冷眼旁观,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偶尔流露出不配合或冷嘲热讽的态度,试图给李鸣风制造一些不痛不痒的麻烦。
李鸣风对此心知肚明,但选择了战略性的忽视,只要不触及底线和核心工作,他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做事上。
与此同时,开发区孵化园在获得省里两千万“及时雨”后,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宏远配套建设如火如荼,首批入驻的几家科技企业正式签约落地,研发设备陆续进场。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李鸣风前瞻性布局和开发区高效服务吸引下,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的初创企业“智图科技”,在考察了多个地方后,最终被榆林开发区的产业氛围、扶持政策和“阳光机制”所打动,决定将总部和核心研发团队迁入孵化园!这标志着孵化园在吸引高端科技企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来,整个开发区沸腾了。
这不仅是招商成果,更是对“榆林模式”和未来产业布局方向的有力肯定!李鸣风在县委常委会上汇报这一进展时,方文山书记带头鼓掌,郑卫国虽然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已是华灯初上。
客厅里,李小溪正扶着沙发,努力地想要迈出人生第一步。
林晚秋在一旁温柔地鼓励着:“小溪加油!走到妈妈这里来!”
李鸣风放下公文包,轻手轻脚地走过去,蹲在女儿面前,张开双臂:“小溪,到爸爸这里来!”
小溪看到爸爸,大眼睛里满是兴奋,小脚丫试探着往前挪动。
一步,两步……虽然摇摇晃晃,但她终于扑进了爸爸温暖的怀抱!
“小溪真棒!”李鸣风将女儿高高举起,开怀大笑,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
林晚秋看着丈夫脸上由衷的笑容,也欣慰地笑了。
她知道丈夫最近压力不小,既要应对郑卫国的冷眼,又要开拓副书记的新局,还要操心开发区的未来。
但此刻,女儿蹒跚迈出的这几步,仿佛也象征着丈夫在榆林这片土地上,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
“今天顺利吗?”林晚秋递上一杯温水。
“嗯,解决了几个老问题,孵化园也传来了好消息。
”李鸣风抱着女儿坐在沙发上,简单分享了智图科技落户的喜讯,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轻松,“看着小溪一天天长大,看着开发区一天天变样,看着那些老大难问题一个个解决……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他低头亲了亲女儿柔软的发顶,目光温和而坚定。
副书记的棋局才刚刚铺开,榆林的未来画卷正徐徐展开。
有了这份港湾的宁静与力量,他更有信心,在这片自己倾注心血的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积蓄更雄厚的势,去迎接未来更广阔的天空。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问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