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逐渐扩大影响(2/3)
边缘。
环保局坚决反对,认为施工震动、扬尘、以及潜在的油污泄漏风险,可能对水源地造成不可逆的污染,要求修改路线或采取极其严苛的防护措施。
交通局则认为环保局过于保守,强调工程紧迫性和经济性,双方僵持不下,官司打到了县委。
方文山书记将协调任务交给了李鸣风:“鸣风,这个难题交给你了。
既要保发展,也要保生态,更要保稳定,拿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
李鸣风没有偏听任何一方。
他调阅了详细的工程图纸和环评报告,带着交通局、环保局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顶着烈日,徒步勘察了争议路段。
“交通局的同志,你们看,”李鸣风指着地图上紧邻水库的一段,“这里确实是敏感区域。
环保局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清水河水库关系到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出不得半点闪失。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环保局的同志,”他又转向另一边,“S101是榆林的交通大动脉,拓宽改造刻不容缓。
如果绕行或者防护措施过于严苛,工期延长,成本剧增,县财政吃不消,老百姓的出行改善也要拖后腿。
”
他站在现场,看着波光粼粼的水库和繁忙的旧省道,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优化施工方案,在靠近水源地的敏感路段,放弃大型爆破和重型机械大规模开挖,改用小型机械分段、静音施工,最大限度减少震动和扬尘。
同时,将施工时间严格限定在白天非用水高峰期。
“第二,物理隔离+实时监测,在施工区域与水库之间,设置坚固的物理隔离屏障,防止油污或泥浆渗入。
同时,在施工点和水库取水口上游,增设多套水质自动监测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数据异常,立即停工排查。
“第三,应急预案前置,交通局牵头,环保局、水利局配合,制定详细的水源地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确保一旦发生意外,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将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四,引入第三方监理,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环保监理机构,全程驻场监督施工方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对环保局负责,也作为双方都能接受的监督力量。
”
这个方案,既充分考虑了水源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物理和技术措施降低风险,又保障了工程的必要推进,避免了路线大改或成本失控。
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独立第三方监督,增加了公信力。
交通局和环保局的负责人仔细听完,又和各自的技术团队低声商议片刻,最终都点了头。
“李书记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我们交通局同意!”
“我们环保局也同意!只要这些措施落实到位,风险可控!”
一场剑拔弩张的部门之争,在李鸣风务实、专业、平衡的协调下,成功化解。
方文山得知结果后,欣慰地拍了拍李鸣风的肩膀:“鸣风,这个协调,漂亮!副书记这个位置,你开始上手了。
”
李鸣风深知,要真正在榆林扎下深根,形成长远的影响力,除了做好眼前事,更要着眼未来,布局人才。
他利用副书记分管或联系组织人事工作的便利,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接触县里的年轻干部。
在青山乡小学危改项目现场,他注意到乡政府一个叫周宇的年轻副乡长。
此人并非名校出身,但做事极其扎实,协调村民、对接施工队、管理临时教学点,事无巨细,安排得井井有条,面对困难不抱怨,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
李鸣风在项目总结会上特意点名表扬了周宇的务实作风。
在协调S101项目时,环保局一个叫陈静的女工程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专业知识扎实,在论证水源地风险时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同时也能理解交通发展的需求,提出的防护建议既专业又具有可操作性。
李鸣风在会后特意找她聊了聊,鼓励她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
他推动县委组织部,加大了从高校引进选调生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力度。
在开发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