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副书记的考验(1/3)
家庭港湾的温情暂歇,李鸣风的目光重新聚焦于榆林县委这方充满权谋与机遇的棋盘。
县委副书记的头衔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考验智慧的平台。
审计风波虽已平息,郑卫国的“冷眼”并未消散,反而因李鸣风在全县层面影响力的稳步提升而更添阴鸷。
李鸣风深知,想要真正“把根扎牢,把势蓄足”,必须在这副书记的棋局上,下出更精妙的落子,巩固地位,拓展空间。
时值年末,全县各项工作的年终考核评估提上日程。
这本是常规工作,却在县委常委会上掀起了第一轮暗涌。
郑卫国作为县长,主抓政府工作,自然希望政府口各条线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他主导的政府办起草了一份年终考核方案草案,提交常委会审议。
草案中,对开发区(高新区)的考核权重设置得异常之高,经济指标占比惊人,几乎涵盖了GDP增速、工业产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所有硬性经济数据,而对开发区在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软实力”方面的考核则相对弱化。
郑卫国的意图昭然若揭:利用开发区作为李鸣风“基本盘”的地位,通过设置超高难度的经济指标考核,一旦开发区因宏远项目进入稳定期或孵化园尚在投入期而增速放缓,他就能以此为由,在常委会甚至上级领导面前,质疑李鸣风的能力和“榆林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而削弱其影响力。
“同志们,开发区是我县经济的主引擎,龙头作用至关重要!加大对其经济指标的考核权重,就是要树立鲜明导向,督促其时刻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全县多做贡献!”郑卫国在常委会上陈述草案时,语气铿锵。
李鸣风不动声色地翻看着草案,心中冷笑。
郑卫国这一手,看似“重视”开发区,实则是“捧杀”和“加压”。
他等郑卫国说完,才沉稳开口:
“郑县长强调开发区经济引擎作用,我非常认同。
考核是指挥棒,设置科学合理的权重至关重要。
”
他话锋一转,条理清晰地提出异议:
“第一,考核需全面客观。
开发区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营商环境的示范窗口、社会治理的先行区。
只重经济硬指标,忽视创新、环境、治理等软实力,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开发区发展成效,更可能引导开发区走向‘唯GDP论’的歧途,忽视长远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根基。
这与我们打造‘榆林模式’的初衷相悖。
”
“第二,权重设置需符合实际。
宏远项目已进入稳定生产期,其带来的爆发式增长效应将逐步趋缓,这是经济规律。
孵化园正处于投入期,产出需要时间。
现阶段设置过高的经济增速考核,既不科学,也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行为,甚至导致数据注水。
这不利于开发区健康发展和‘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实。
”
“第三,考核应体现差异化。
开发区的定位和职能与乡镇、县直部门截然不同。
用一个过分侧重经济增速的‘重锤’去考核所有单位,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应该根据各单位的核心职能和发展阶段,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
李鸣风最后提出建议:
“我建议,开发区的考核应**‘四维并重’:
1.经济发展,关注总量、质量、结构,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研发投入强度。
2.改革创新,重点考核‘阳光机制’深化、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制度创新成果。
3.社会治理与安全:考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资关系和谐、社区治理成效。
4.贡献与辐射:考核其对全县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对乡镇企业的技术溢出、对县财政的净贡献度。
”
李鸣风的发言,既点破了郑卫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