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云端服务器与意识层级的类比(1/3)
宏观本源内有着许多层级的意识流,这可以被理解为在巨大网络数据中心内,同时运作着的不同服务器终端。
每个服务器被指派计算与存贮的服务面向不同,服务器内置的内在时钟速率也不同——一个量子服务器与一个机械硬盘服务器,在处理相同问题时所需的时间可以相差万倍以上。
这导致不同服务器在相互调取数据、彼此访问时运算延迟是不对等的。
每个大型服务器内又分设着众多的内置独立硬盘,每个硬盘就好像一个物理上独立的超我主账号。
但是,你在访问它们的时候,你是无法感觉到这样的区别的,就好像你打开谷歌的页面和百度的页面,你不会觉知到后台物理与电子运作的差别。
每个超我会细分出多个本我单位,就像一个硬盘中有着数个不同的物理分区。
当然这些分区可以依据需要,被撤销、合并或按需求重新分配其在硬盘中的实际占比。
本我层下有数个高我,就好像你的C或D盘中有多个根目录一般。
每个根目录下,又依据其内在的需求和成长,划分出很多子目录与子目录的子目录。
如此甚至可以无限展开。
高我下的第一级子目录是小我,而小我可以备份或分化出自己的新建文件夹1、2、3、4……
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录可以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得异常重要,被从很深的子目录中提升出来直接放入根目录里,成为高我;进而专门划分一个硬盘分区给它独立保存,成为本我的存在;或者它大与重要到需要一个完整的独立硬盘来保存它,那这个小我就一路逆袭成了超我存在体。
其实每个现在的超我都是由最初某一个意识能量微粒成长起来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每一个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它的识魂是不会成长的。
识魂是角色的人工智能驾驶员,就好像车载电脑系统里的人工智能核心程序。
它始终跟随着车的一生,把你按照约定从起点送到终点。
这一路有着历史中确定了的宿命的规划。
当然作为乘客,你有权利要求中途变更目的地,或绕道做出变革,但这样的权利少有人知,多数人只会乖乖地坐在车上,乐滋滋地觉得自己在运用着自己的自由意识——红灯停,绿灯行,路口左转,确实没绕道。
当你到达终点后,你可以下载与观看一路上行车记录仪的音像记录,回忆一下一路的感悟。
有些乘客一路都在玩手机或睡大觉,根本没有留意都发生了什么。
车把你送到地方,车子就自动回到了起点,而车载系统也被自动格式化,好迎接下一位乘客。
而下一个乘客或许是别人,或许还是你,因为你在一路上好像错过了太多的东西——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午后,同样的风景,就连路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会再一次经历。
或许这次你会多留意一些细节,或许不会。
不过无所谓,时间有的是,多死几次会变聪明些的。
灵魂和人类正好相反:人类在极力地发展人工智能,好让自己无脑化生存;而灵魂极度渴望自己能拿回方向盘的主动权,而让识魂臣服跟随。
好几次我想要偷懒的时候被很高维度的意识问:你干哈来啦?心里没点儿数吗?
高我按自己的意向,可以同时开设多个小我。
每个小我在意识层面上是彼此独立的,但可以在梦境中达成信息共享,而且荣辱与共,彼此涟漪。
这里几个小我虽然相互不可见,甚至都不知道还存在其它的自我,但彼此间的能量频率是相互影响的。
就好像一个杯子里的液面,水平面因为不同的原因,一时间会有高有低,但最后还是取平均值达成水平面。
这使得小我内在总是莫名其妙地会渴望善待与帮助其它的角色。
活得越明白的人,这种渴望就越强烈。
犹如家庭内有一个苹果或安卓的主账号,在同一账号下有多部手机、平板、电脑同时登录使用着。
每个电子设备虽然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IP地址,但数据库是相互涟漪的、相互修改的。
你在千里之外用手机拍摄了照片,同一时间家里电脑上的照片云端库中就可以看到新照片了。
生活中所有的经历数据既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实时地被备份到了云端中。
如果你的手机意外坏了丢了,所有的数据也不会遗失,分毫不差地都在你的账号云端中;哪怕你的网页浏览记录——一些没有成为言行被表现出来的念头也全部被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