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名为日常的薄冰(3/3)
他:有点独,话不多,但问他问题总能得到一针见血的解答。
是个可靠的学霸,却似乎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离开实验室前,他习惯性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
屏幕亮起,顶部信号满格,4G+网络标识清晰可见。
他下意识点开新闻APP,快速滑动屏幕,浏览今日头条。
“A国与B国贸易争端再起波澜……”
“某科技巨头发布新款旗舰手机,售价再创新高……”
“影后深夜与小鲜肉吃火锅,疑似恋情曝光……”
国际局势、经济动态、娱乐八卦……一切如常,喧嚣庸常的世界还是那个熟悉模样。
然而,就在他准备锁屏之际,一条挤在推送信息流末尾、毫不起眼的科技短讯,让他的手指顿住了。
标题平淡:“多国气象监测部门报告:近期全球范围出现零星、短暂的无线电通讯不稳定现象。
”
他点了进去,正文内容极简:“……据综合报道,包括北美、欧洲及东亚在内多个地区,近期均有监测站报告了不明原因的短波、微波通讯信号衰减或失真。
该现象持续时间极短,范围不固定,且呈随机性。
专家初步判断,或与近期太阳活动增强有关,属正常范畴,公众无需过分担忧。
”
新闻配图,是一张NASA发布的太阳耀斑绚丽示意图,充满科学美感。
陆一鸣的眉头却不经意间,微微蹙起。
太阳活动增强?他记得不久前才看过一份天体物理周报,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当前太阳活动周期正处相对平稳的低谷期,距离下个峰值尚有好几年。
而且,新闻稿中“零星、短暂”、“随机性”这类描述,显得含糊其辞,更像无法找到确切原因时,一种安抚性的模棱两可之词。
他几乎立刻,就联想到了几分钟前还在看的那篇“民科”论文。
论文附录里,不就提到了“原因不明的大范围电磁扰动”吗?
一种荒诞的巧合感在他心头升起。
“应该……只是巧合吧。
”他摇摇头,在心里对自己说。
世界如此之大,宇宙如此之复杂,每日发生的奇异事件何止千万。
若将每件反常之事都与一篇充满猜想的论文联系起来,那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疑神疑鬼。
他是个物理学生,信奉证据与逻辑,而非直觉和联想。
他锁上手机,关掉实验室总电源,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奋斗了整晚的“战场”,转身走入黑暗走廊。
然而,“通讯不稳定”这个词眼,就如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被投入了他名为“心湖”的平静水面。
它沉入湖底,未曾激起惊涛骇浪,却在最深处,荡开一圈若有若无、久久不散的涟漪。
夜风带来初夏时节特有的微凉湿意,裹挟着校园草坪花圃的清香,沁人心脾。
陆一鸣走在寂静林荫小径上,昏黄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
远处,城市璀璨灯火勾勒出繁华壮丽的天际线,如一团永不熄灭的巨大篝火。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坚固,那么安稳,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教科书里那些被无数次验证的物理定律,精确,可靠,稳定运行着,支撑着这个文明世界的日常。
回到研究生宿舍楼的单人寝室,简单洗漱罢,身体的疲惫感阵阵袭来。
但他并未立刻躺下,鬼使神差般,他又一次拿起平板电脑,点开那篇论文,目光直接锁定在作者构建的那套复杂数学模型上。
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总能轻易战胜生理倦意。
窗外,城市霓虹不知疲倦地闪烁着,光影流转,映照着他专注英俊的侧脸。
这一夜,与他过去八千多个平凡夜晚,似乎并无不同。
只是,包括陆一鸣在内,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七十亿人类,都一无所知——
那片名为“日常”的坚冰,看似厚实得足以承载人类文明的一切,其内部,却早已在高维寒流的侵蚀下,布满细密到无法察觉的裂纹。
它正在等待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一声恰当的脆响,便会在瞬间,轰然崩塌。
而那条不起眼新闻所代表的“通讯不稳定”的微小涟漪,正是末日风暴来临前,海平面上最不为人知的一丝颤动。
至于那遥远如神话的“三年之期”,那关乎存亡的“升维资格”,那即将降临的、来自无穷维度的恐怖与奇迹,更是此刻的他,乃至全人类的知识与想象力,都无法触及的绝对未知。
夜,终深。
陆一鸣打了个哈欠,强烈的睡意终于席卷而来。
他放下平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准备入睡。
他习惯性地将手机置于床头插上充电线,屏幕亮起,显示着充电动画,一切正常。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
有新的实验数据要处理,有新的知识待他探索。
对此,他依旧抱有一份小小的,独属于一个纯粹学者的期待。
他并不知道,当他闭上双眼,又在下一个清晨再度睁开时,这个他无比熟悉的世界,将以一种他从未预料、最狰狞、最狂暴、最不可理喻的方式,向他展露另一副截然不同、陌生而恐怖的面孔。
日常,即将终结。
喜欢我用像素能力在末世求活请大家收藏:()我用像素能力在末世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