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夜谈帐中说平叛(1/3)
夜色如浸透墨汁的粗布,将北上的队伍裹得严严实实。
营地里的篝火大多熄了,只剩几处零星的火光,是守夜士兵手里的火把,在风沙中忽明忽暗,将帐篷的影子投在地上摇曳不定。
李倓的帐内,一盏青铜灯燃着,灯芯跳着细小的火苗,把铺在案上的简易地图照得半明半暗——那是陈忠白天从武功县丞手里讨来的,画着从武功到好畤的路线,用墨点标着几处可能有水源的地方。
他正用指尖沿着地图上的墨线划着,帐帘突然被轻轻撩开,一股带着寒气的风钻进来,吹得灯苗晃了晃。
李豫掀开帐帘立于门口,身上还沾着夜露,手里拎着个粗布包,见李倓看过来,笑着举了举包:“炊事房刚烤好的麦饼,还热着,过来跟你分着吃。
”
李倓忙起身让他进来,顺手把案上的地图往旁边挪了挪,腾出一块地方:“大哥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白日里赶路累,该早些歇着。
”
“歇不下。
”李豫在案边坐下,解开布包,里面是两块烤得金黄的麦饼,还冒着热气,“想着明日就要去好畤县,心里总不踏实,过来跟你聊聊。
”他拿起一块麦饼递给李倓,自己咬了一口,咀嚼的动作渐渐放缓,语气里透着几分沉重,“你说,安禄山这叛军,怎么就这么难对付?自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仅半年多时间,叛军便迅速攻占了洛阳、潼关,并最终导致了长安的失守……”
李倓接过麦饼,指尖触到温热的饼面,心头却随之沉了沉。
他知道李豫的顾虑——队伍刚筹到两百石陈粮,士兵疲惫,百姓孱弱,若是再遇上叛军主力,怕是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
他不能直接说“安禄山会被儿子杀”,只能找个稳妥的由头,把信息慢慢透出来。
“大哥,”李倓咬了口麦饼,故意放慢语速,“我之前在马嵬坡时,听一个从长安逃出来的旧部说过,安禄山的几个儿子,关系并不好。
”
李豫抬眼看向他,眉头微蹙:“哦?这话怎么说?”
“那旧部原是长安东宫的侍卫,叛军破城时跟着百姓逃出来的。
”李倓一边说,一边观察李豫的神色,确保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转述”,而非“预知”,“他说安禄山最看重长子安庆宗,还想让安庆宗继承他的位子;可次子安庆绪心里不服,觉得自己跟着安禄山打仗,功劳比安庆宗大,好几次在军帐里跟安禄山吵起来,差点动手。
”
青铜灯的火苗轻轻晃动,映在李豫脸上,他眼中的惊讶清晰可见。
“竟有这事?”他放下麦饼,身子微微前倾,“我只听说安禄山诸子中,安庆宗最得宠,却不知道安庆绪竟这么忌恨他兄长。
”
“不光是忌恨,”李倓继续说,语气依旧平淡,却故意加重了‘久必生隙’四字,“那旧部还说,安庆绪身边有几个心腹,都是跟随他征战沙场的将领,他们认为安庆宗缺乏能力,仅凭安禄山的偏爱,因此早已劝说安庆绪‘早做打算’,以确保安庆绪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
叛军现在看着势大,可若是内部先乱了,再强的势头也撑不了多久。
”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了李豫心里。
他沉默了片刻,伸手拿起案上的毛笔,在一张空白的麻纸上写下“安庆宗”“安庆绪”两个名字,还在中间画了道竖线,似在琢磨两人的关系。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