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风沙夜宿遇流民(2/3)
招募兵士、筹集粮草,皆将事半功倍。
”
这番话句句落在要害上——李亨最看重的,正是在灵武立足的根基,而根基无非“人”与“民心”。
他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案,目光转向李豫:“俶儿,你觉得倓儿说得有道理吗?”
“儿臣觉得三弟说得对。
”李豫躬身道,“劳力和民心,都是咱们现在最缺的。
粮草虽紧,可让亲卫与朔方军节俭些用度,再派斥候多留意沿途村落,或许能寻得些存粮,定能撑到朔方营。
李亨点了点头,终于松了口气:“好,依你们所言。
倓儿,此事便交由你处理,切记把握分寸,莫让流民扰了营地秩序。
”
“儿臣遵旨。
”李倓躬身应下,转身出了营帐。
刚到营地外围,就见李光弼正站在流民面前,耐心地安抚着,不让他们靠近营地核心区域。
见李倓过来,李光弼迎上前:“殿下,流民情绪还算稳定,就是饿坏了,刚才有个老人差点晕过去。
”
“李将军辛苦。
”李倓点头,立刻对身后的陈忠道,“你去通知伙房,把今日的晚饭匀出一半,煮成稀粥,分给流民;再去我和大哥的帐里,把多余的棉衣拿出来,先给老人和孩子穿上。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忠应声而去,很快,伙房的士兵就抬着几大桶稀粥过来,亲卫们则抱着一堆棉衣,分发给流民。
李倓亲自舀了一碗粥,递给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妇人接过粥,眼泪立刻掉了下来,对着他连连磕头:“多谢殿下,多谢殿下!您真是活菩萨啊!”
“快起来,先喝粥吧,别饿着孩子。
”李倓扶起她,又走到一个拄着木棍的老工匠面前——老人手里还攥着一把生锈的凿子,显然是逃难时也没舍得丢。
“老人家,您会打铁?”
老工匠愣了一下,点头道:“回殿下,俺打了一辈子铁,能造农具,也能修兵器。
叛军占了河西,俺们村的铁匠铺被烧了,俺只能逃出来。
”
“好手艺。
”李倓笑了笑,“我们正要去灵武,那里需要会打铁的工匠,您愿意跟我们去吗?到了那里,有饭吃,有衣穿,还能重开铁匠铺。
”
老工匠眼睛一亮,激动得浑身颤抖,连忙跪下磕头:“俺愿意!只要能有口饭吃,能继续打铁,俺就跟殿下走!”
周围的流民听到这话,也纷纷围了过来。
一个年轻的农夫高声道:“殿下,俺会种田,灵武若是要开荒,俺能帮忙!俺也愿意跟您去!”
“俺会织布!”“俺会筑墙!”“俺虽然年纪小,却能放牛!”流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里渐渐有了光,不再是之前的绝望。
李倓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提高声音道:“各位乡亲,灵武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历代君王都力争此地。
只要你们愿意跟我们去灵武,我们就管你们的饭和衣。
到了灵武,咱们一起开荒、种田、造兵器,一起打叛军,一起把家园夺回来!”
“愿随殿下赴灵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三百多流民齐声高喊,声音在风沙里回荡,连营地深处的士兵都听到了,纷纷探出头来看。
李豫站在营帐门口,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转头对身边的亲卫道:“三弟这招果然高明,不仅收拢了流民,还赢得了这么多愿意效力的人。
”
李光弼也走了过来,目光落在那些高呼“愿随殿下”的流民身上,眼神中满是赞许:“建宁王殿下这一步棋走得妙啊。
这些流民看似是负担,实则是宝贝——有工匠便能打造兵器,有农夫便能耕种粮食,日后在灵武,这些人便是实实在在的根基。
殿下的远见,光弼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