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盐池抵押解粮忧(2/3)
合律法,他们未必敢应。
万一事后朝廷追责,不仅咱们要遭殃,连他们的生意也会受牵连。
”
李倓拿起舆图,指尖在盐池区域画了个圈:“将军所言,倓自然知晓。
可如今是乱世,‘有粮则安,无粮则乱’。
盐池虽属朝廷,可若守不住灵武,丢了朔方,这盐池早晚也是叛军的。
不如先借粮稳住局面,等平叛后,再奏请朝廷赎回经营权。
到那时,朝廷感念咱们护土有功,想必也不会深究这点‘权宜之计’。
”
他顿了顿,想起昨日流民中那个曾在河西开邸店的粟特老汉说的话,又补充道:“再说那些河西富商,他们虽囤着粮,却日日怕叛军来抢。
咱们以盐池经营权为质,不仅能给他们带来三年盐利,还能派军护他们的商队——这‘庇护’二字,对他们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心里清楚,只有咱们站稳了脚跟,他们的生意才能做下去。
”
郭子仪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舆图的盐池上。
他征战半生,见过太多因缺粮而溃散的军队,天宝十五年潼关失守时,他率朔方军退守灵武,全靠士兵挖野菜、啃树皮才撑过来。
如今若再断粮,不仅朔方军会散,太子建立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
“可律法……”他话音未落,便被李倓打断。
“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李倓上前一步,目光坚毅,“开元年间,蒲州盐池因‘灶户逃亡,产能不足’,曾暂租给民户经营,朝廷不仅未追责,反而因‘岁入增倍’,嘉奖了当时的蒲州刺史。
咱们今日之举,与当年何其相似?都是为了稳住局面,为了大唐的江山。
”
他看向郭子仪,语气中透着担当:“若事后朝廷追责,我愿一力承担。
就说此计是我一人所献,与郭将军、李将军无关。
我是太子之子,父王定会为我向陛下求情;可郭将军是国之柱石,朔方军不能没有您。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光弼在旁补充:“郭将军,末将认识河西粟特商团的首领康拂毗延。
此人常年往来于朔方与河西之间,手里囤着至少五万石粮。
末将曾与他打过交道,此人虽贪利,却也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若由末将出面,许其日后参与灵武互市,免商队过境税,彼未必不允。
”
郭子仪盯着李倓年轻却沉稳的脸庞,忽然想起李光弼之前对他的评价:“建宁王有勇有谋,远超寻常宗室子弟。
”昨日亲迎时,这孩子见他躬身行礼,竟快步上前搀扶,言道:“将军乃国之柱石,倓不敢受此大礼”;今日献策,又能兼顾利弊,既解燃眉之急,又愿担风险——如此宗室,难怪太子愈加倚重。
他拿起案上的狼毫笔,于《朔方舆图》盐池处重重画圈:“好!老夫信殿下一次!”
话音刚落,帐内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
郭子仪看向李光弼,语气带着决断:“光弼,你即刻带十名亲信,骑最快的马赴河西,找到康拂毗延。
便言本将愿以乌池、白池三年经营权为质,借粮二万石。
若他答应,除了免过境税、许他参与灵武互市,本将军还派百人护他的商队往来河西,确保万无一失。
”
“末将领命!”李光弼接过郭子仪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