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流民营里闻凶信(2/3)
信息,在他脑海中渐渐拼凑出一幅凶险的图景。
日头偏西时,李倓才将最后一个细节补录完毕。
小吏捧着竹简要去归档,却被他拦住:“这本册子先给我,另抄一份存档。
”他将竹简塞进袖中,指尖触到冰凉的竹面,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三弟倒是有闲心,竟在此处与流民闲聊。
”李豫身披银甲,带着几名亲卫走来,甲胄上的霜花还未融化。
他刚从城外军营巡查回来,脸上带着疲惫,目光扫过流民的惨状时,眉头微微蹙起。
“大哥来得正好。
”李倓迎上前去,压低声音道,“刚得了些洛阳的消息,或许是平叛的转机。
”
两人并肩走向营外的土坡,寒风卷起李豫的披风,露出里面绣着金线的内衬。
“什么消息能称得上转机?”李豫的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目光却紧紧盯着李倓。
“安禄山父子反目已成定局。
”李倓停下脚步,指着远处的烽火台,“安禄山目盲疽发,性情暴戾,杖杀了安庆绪的亲信崔乾佑;安庆绪求情被打,连夜痛哭,其部将已与安禄山旧部动了手。
此等裂痕,若能善加利用,燕军必自溃。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豫的脚步骤然一顿,转身凝视李倓,眼中那抹漫不经心已化作锐利的审视:“此等机密,你从何处得知?流民口中的话岂能当真?万一是燕军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岂不误了大事?”
“消息来源绝对可靠。
”李倓避开他的目光,指尖摩挲着袖中的竹简,“那老者原是洛阳宫苑杂役,书生曾任洛阳府文书,他们对安禄山的了解十分详实,甚至能描述出安禄山杖杀崔乾佑所用金杖的样式,这表明他们所言非虚,而是基于亲身经历或可靠消息来源。
况且康拂毗延的商队上月也曾报过燕军内部不和,两相印证,可信度极高。
”
他刻意提及胡商情报,既符合前情铺垫,又能掩饰信息的完整来源——毕竟李泌的密线暂时还不能让过多人知晓。
可李豫显然并未完全信服,眉头拧得更紧:“胡商往来贸易,怎会知晓燕军核心秘辛?三弟近来似乎总能得到些‘绝密消息’,上次伪币之事,你也比旁人更早察觉与贺兰进明有关。
”
李倓心中一凛。
这是兄长首次如此直白地质问他的信息来源,语气中的试探如针般直刺而来。
他早知道李豫作为太子,对权力敏感,却没想到自己的谋划竟已引起兄长的警惕。
“不过是运气好,恰逢其会罢了。
”李倓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大哥也知我常去互市,与胡商多有往来,他们走南闯北,消息自然灵通些。
再者,李泌先生偶有提点,并非我有什么特殊渠道。
”
李豫盯着他看了许久,直到寒风卷起沙砾迷了眼,才缓缓移开目光:“但愿如此。
眼下平叛要紧,任何消息都需反复核实,切不可轻信。
”他语气稍缓,抬手轻拍了拍李倓的肩膀,“父皇近日总念着你,说你在互市办得不错,有空多去凤翔看看他。
”
这句看似关切的话,却让李倓嗅到了一丝疏离。
他点头应下,看着李豫转身离去的背影,甲胄上的银辉在残阳下泛着冷光。
兄弟二人自马嵬坡共扶肃宗北上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明显的试探与隔阂,而这道裂痕,竟因他捕捉到的一条情报悄然产生。
回到营帐时,江若湄已等候多时,手中捧着整理好的江淮粮草账目:“殿下,房琯大人那边有回信了,说愿意前往江淮协调粮草,只是希望能给些时间交接手头事务。
另外,郭子仪将军的亲信传回消息,河西私铸工坊的位置已摸清,就在武威城外的山谷里。
”
“知道了。
”李倓接过账目,却没有翻看,而是从书架上取出一卷空白羊皮纸,又拿出一盒朱砂与炭笔。
他将羊皮纸铺在案上,借着烛火的光亮,开始勾勒洛阳城的大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