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技术的壁垒与温柔的灯塔(2/3)
“我就说没那么容易吧?那玩意儿要是这么好搞,城里那些大厂的工程师,不都成废物了?”
“是啊,厂长还是太年轻了,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这回,怕是要栽个大跟头。
”
“唉,咱们还是别想那一百块的奖金了,能把基础工资发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我看啊,咱们这厂子,早晚还得回去做衣服。
”
这些话,像一根根看不见的针,扎在张工的心上。
他急得嘴上起了好几个燎泡,却又不敢去打扰那个已经陷入疯狂状态的厂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天深夜,万籁俱寂。
整个工厂,只有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像一只孤独的、疲惫的眼睛。
林晚晴提着一个网兜,里面是她用自家小炉子煨了很久的鸡汤,又揣了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悄悄地,来到了工厂门口。
她又一次,没能忍住自己的担心。
她从虚掩的实验室门缝里,看到了那个让她牵肠挂肚的男人。
杜建邦正颓然地坐在那堆失败的零件前,双手插进那乱糟糟的头发里,狠狠地抓着,手背上青筋毕露。
他的背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那么孤单,那么疲惫。
那是她第一次,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名为“挫败”的情绪。
她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生疼。
她没有出声打扰,只是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
浓重的机油和焦糊味,扑面而来。
杜建邦听到了脚步声,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烦躁和警惕。
但当他看清来人是林晚晴时,那满身的戾气,瞬间就消散了,只剩下无尽的疲惫。
“你怎么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林晚晴没有回答,也没有说任何“别太累了”、“注意身体”之类的安慰话语。
她知道,对于此刻的他来说,任何语言上的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一种冒犯。
她只是默默地,把保温的饭盒和鸡蛋放在一张还算干净的桌子上,然后,从自己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了一本书。
那是一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的、厚厚的《纺织机械原理》。
她打开饭盒,让鸡汤的香气在冰冷的实验室里弥漫开来。
然后,她翻开书,找到了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一个结构图,用一种很轻,却又很清晰的声音,开口了。
“我们厂里的高速纺纱机,锭子的转速,一分钟能到一万五千转,比你这个电机的转速,要高得多。
”
杜建邦一愣,下意识地朝她指的地方看去。
那是一张“高速锭子龙筋散热系统”的结构图。
“但是,”林晚晴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我们的锭子,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也很少会因为过热而停机。
”
她纤细白皙的手指,点在了图上一个核心的部件上。
“你看这里,”她说,“这个离心式的涡轮风道结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锭子高速旋转的时候,它能形成一个负压区,把轴承和线圈产生的热量,主动地,从内部给抽出来,再通过外部的散热筋片散掉。
”
她的声音顿了顿,抬起头,那双清澈的、在灯光下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杜建蒙,轻声问道:
“你一直想怎么被动地给电机降温,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把风道设计成这样,让电机自己给自己‘呼吸’,是不是……能解决散热的问题?”
“轰!!!”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杜建邦的脑子里,仿佛有万道惊雷,同时炸响!
他猛地站起身,一把夺过林晚晴手里的书,死死地盯着那张他以前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属于另一个工业领域的、在他看来无比“落后”的结构图!
离心式涡轮风道!
主动抽风散热!
是啊!他怎么就没想到!
他一直陷入前世那种“风扇直吹”、“加装散热片”的被动散热思维定式里,满脑子都是芯片和集成电路的散热方案,却完完全全忽略了!在这个材料学和电子技术极度落后的八十年代,最简单、最巧妙、也最有效的,往往是这些纯粹的机械原理!
让电机自己给自己降温!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
他猛地抬头,看向眼前的女孩。
灯光下,她穿着朴素的工装,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奔波而来的疲惫。
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属于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那被炉火和鸡汤热气熏得微微泛红的脸颊,此刻,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