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跨过预警:加州山火与半岛暗涌的证言(1/3)
跨海大桥设计缺陷修正的消息刚传到总部,江城就迎来了2017年的第一场寒流。
实验室里,李哲正调试着灵气检测仪的新程序,屏幕上跳动的灵能数值映得他眉梢带笑;林岚则趴在桌前,用红笔在全球地质图上标注疑似灵气节点,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窗外的寒风形成奇妙的呼应。
只有张杰没心思享受这份轻松。
机甲核心激活度突破20%的那晚,他熬夜梳理解锁的“历史数据摘要”,当两条标注着“2018年初国际重大事件”的条目弹出时,指尖瞬间僵住——屏幕上的文字像淬了冰,刺得他心口发紧:
“2018年1月8日,美国加州文图拉县爆发山火,强风助推下5小时蔓延至圣巴巴拉县,过火面积超1.5万公顷,10万人紧急疏散,21栋建筑焚毁”;
“2018年2月10日,朝鲜在平昌冬奥会期间,于咸镜北道试射短程弹道导弹,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美韩联合军演紧急升级”。
这不是普通的事件。
加州山火因“强风+干旱”的不可控性,历来是气象预测的难点;朝鲜半岛局势则牵扯多方博弈,试射时间更是高度机密——两者一个关乎自然灾害防控,一个关乎地缘政治安全,跨度覆盖欧美与东亚,若能提前预警并验证,将彻底粉碎“张杰靠内部信息编造预言”的质疑。
毕竟,国内的山洪、大桥事故或许还能被曲解为“巧合”,但精准到日期、地点的跨国界、跨领域预言,绝无可能靠猜测实现。
10月12日清晨,张杰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敲响了陈砚办公室的门。
文件最上方是打印清晰的《2018年初国际重大事件预警报告》,正文里不仅详细记录了山火和半岛局势的核心信息,还附上了2285年历史研究中总结的“关键细节”:加州山火需重点防控马里布地区(那里的桉树含油量高,易助长火势),且1月8日当天将有时速达60公里的强风;朝鲜试射的导弹型号为“KN-23”,射程覆盖韩国全境,试射时间选在冬奥会开幕后一天,意在“展示威慑力”。
“陈组长,这两件事必须提前介入。
”张杰将文件放在办公桌上,指尖轻轻点在“加州山火”的条目上,语气急切,“现在距离山火爆发还有三个月,若能提醒美方提前清理防火隔离带,至少能减少30%的过火面积;半岛局势还有四个月,提前告知韩方预警信息,能避免局势升级为军事冲突。
更重要的是,这是证明我‘来自未来’的最好机会——国内事件有人说我们‘自导自演’,国际事件总做不了假。
”
陈砚拿起报告,逐页仔细翻看,眉头随着阅读渐渐拧紧。
他不是怀疑张杰——从龙门山洪到跨海大桥,张杰的预言从未出错,甚至连最细微的细节都分毫不差。
但国际预警的风险远超国内事件:一旦消息泄露,不仅会引发全球范围的恐慌,还可能被某些国家利用,炒作“中国操控信息”“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会暴露“逆战2028”项目组的存在,让后续的灵气研发陷入被动。
“预警可以做,但必须‘借壳传递’。
”陈砚放下报告,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窗外的总部大楼,“不能用应对组或项目组的名义,要伪装成‘学术研究成果’。
林岚不是有个同学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灾害防控吗?可以通过她传递加州山火预警,就说是‘中国科研团队的气候模型预测’;半岛局势的预警交给外交部,让他们以‘地缘政治研究报告’的形式,通过外交渠道告知韩方,既符合职能,又不会引人怀疑。
”
这个方案既规避了政治风险,又能确保预警信息落地。
张杰立刻点头,转身去找林岚和马宏分工——林岚对接UNEP,马宏协调外交部,他则留在实验室,根据机甲核心的历史数据,补充更细致的技术参数:比如加州山火的火势蔓延速度与风速的关联曲线、朝鲜导弹试射基地的灵气波动特征,这些“专业细节”能让预警报告更具说服力。
林岚的同学苏晴,是UNEP亚太地区灾害防控专员,两人大学时同住一个寝室,毕业后虽相隔万里,却一直保持着联系。
当天中午,林岚避开办公室的监控,用私人手机拨通了苏晴的视频电话。
屏幕那头,苏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