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宴辨(3/3)
双马尾小女孩也拿起一份杜若标本,杜若的叶子翠绿,透着股清新,她挨个儿碗试——放在刻“苏洵”的碗旁,标本没反应;放在刻“曾巩”的碗旁,标本只是微微发亮;直到放在刻“苏辙”的碗旁,标本突然透出淡红光,碗里也浮现出“爱荔”的雾字,雾字还缠着片荔枝叶的影子,叶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苏辙喜欢荔枝!”她想起之前在笔记本上画过荔枝,还写了“苏辙《荔枝叹》”几个字,赶紧在长桌的菜肴里找,很快就看到了那碗荔子羹,她端起荔子羹,小心地挪到刻“苏辙”的碗旁,刚放好,荔子羹的果肉就停止了转动,稳稳地摆出“苏辙”二字的篆体,羹汤表面的淡红花瓣也飘到碗沿,和蓝光交织在一起,像在庆祝配对正确。
头发花白的奶奶拿起一份蒹葭标本,蒹葭的穗子轻盈,透着股素雅,她走到刻“曾巩”的碗旁——曾巩的文章质朴平实,不尚华丽,想来饮食也偏爱清淡,蒹葭常用来做清粥或配菜,刚好对应清淡的菜肴,她把蒹葭标本放在碗沿,标本立刻化作淡雾,碗里飘出“蔬”字雾影,长桌剩余的青菜羹刚好对应,她端起青菜羹,放在刻“曾巩”的碗旁,青菜羹的汤色瞬间变得清亮,碗沿的蓝光也稳定下来。
接下来是刻“苏洵”的碗,老墨拿起一份松针标本,松针坚韧,苏洵的文章也以笔力雄健着称,说不定有关联,他把松针标本放在刻“苏洵”的碗旁,标本透出淡棕光,碗里飘出“好茶”的雾影,长桌虽然没有茶,却有一碟茶点,放在碗旁刚好合适,茶点和标本化作淡雾融入碗里,蓝光也亮了。
现在只剩下刻“韩愈”和“欧阳修”的碗还没配对菜肴,刻“韩愈”的碗旁剩下的是道红烧肉,男生想起韩愈嗜酒,红烧肉配酒很合适,就把红烧肉挪到刻“韩愈”的碗旁,刚放好,碗沿的蓝光就亮了,看来配对正确。
可当所有碗都配好菜肴时,刻“欧阳修”的碗突然喷出缕墨雾,雾中浮现出“缺酒”二字,雾影还绕着碗转了圈,明显在提醒众人少了东西,“欧阳修爱喝酒,怎么忘了给他配酒!”老墨拍了下额头,着急地在书架上找,从“经部”找到“子部”,都没看到酒的影子。
“会不会在之前的木盒里?”李砚突然想起装草木标本的木盒,他赶紧跑回去,翻找木盒的底层,果然在棉垫下面藏着个迷你酒坛,酒坛只有手掌大小,坛身刻着“蘩酿”二字,字体娟秀,坛口用红绸封着,飘出的雾气竟与欧阳修碗沿的蓝光同色,凑近了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酒香,像有白蒿和露水的味道。
“这是给欧阳修的酒!”李砚小心翼翼地把酒坛端过来,放在刻“欧阳修”的碗旁,解开红绸封,刚倒出半杯,酒液突然化作淡墨,在空中写着“需《诗》引之”四个大字,墨字停留了片刻,就融入空气中,只留下酒坛和半杯“墨酒”,碗沿的蓝光虽然亮了些,却没完全稳定。
众人这才明白,这“宴饮辨真”不仅要正确配对菜肴,还得用《诗经》的线索激活这坛“蘩酿”,而这坛酒,正是通往下一步“简韵显骨”的关键钥匙,想要解开,还得在崇文馆里找到与《诗经》相关的线索,尤其是与“蘩”相关的记载。
小女孩抱着笔记本,翻到画着《诗经》草木的页面,指着其中一幅画说:“我记得‘蘩’是白蒿,《诗经》里好像有采蘩的诗!”男生也赶紧翻开《诗经注疏》,开始找与“蘩”相关的章节,奶奶则在书架上找酿酒的记载,崇文馆的谜题,还远没结束。
喜欢梦主:从拾荒开始请大家收藏:()梦主:从拾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