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扩大生产(1/3)
夜幕低垂,河滨公园门口的人群渐渐散去,卖冰棍的大爷也开始收拾家伙什。
林凡将剩下的两条裤子仔细收进帆布包,摸了摸口袋里那三张崭新的五元纸币,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十五块!在这个工人月薪普遍几十块的年代,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而他,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时尚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信息差带来的利润空间是巨大的。
这条路的可行性,得到了市场的初步验证。
“小伙子,收摊了?”旁边卖冰棍的大爷笑着搭话,“行啊你,真卖出去了?十五块?”
林凡点点头,心情很好:“嗯,卖出去了。
谢谢大爷刚才帮腔。
”
“嗨,没啥。
”大爷摆摆手,“我看你小子是块做生意的料,脑子活络,胆子也大。
不过啊,这地方市管会常来,不是长久之计。
”
林凡心中一动,这大爷倒是提醒了他。
摆地摊终究不稳定,而且规模做不大。
他需要尽快找到一个更稳妥的销售方式,或者,至少需要一个固定的“根据地”。
“谢谢大爷提醒,我会想办法的。
”林凡背上帆布包,“我先走了,明天还来。
”
“还来?还有裤子卖?”大爷有些惊讶。
“有,明天会更多。
”林凡自信地笑了笑,转身融入夜色中。
回家的路上,林凡的脚步格外轻快。
他一边走,一边飞速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首先,是扩大生产。
今晚的收入十五块,加上之前剩下的几毛钱,总共十五块多。
留下五块钱作为家庭开支和应急,剩下的十块钱,可以全部投入再生产!
按照之前的成本计算,三块钱左右可以做一条裤子。
十块钱,大概可以买三条裤子的布料和辅料。
加上家里还剩一些边角料,也许能做四条。
这样一来,他的“库存”就能从两条增加到五条甚至六条!产量翻倍,意味着收入和利润也有可能翻倍!
其次,是生产组织。
光靠母亲晚上加班加点,效率有限,而且太辛苦。
能不能想办法提高效率?比如,把裁剪和缝纫的工序稍微分开?或者...能不能找别人帮忙?
一个念头闪过林凡的脑海。
家属院里,像母亲这样有缝纫手艺的家庭妇女其实不少。
很多人闲在家里,靠给邻居缝缝补补赚点零花钱。
如果...如果能说服一两个信得过的阿姨,按件计酬,帮着他一起做,那产量岂不是能大大提高?
但这个想法很快被他按下了。
现在还太早,一来本钱太小,二来信任基础不够,贸然找人合作风险太大。
还是先稳扎稳打,依靠家庭作坊的模式,把最初的阶段度过再说。
第三,是销售策略。
明天晚上,他准备把蓝色裤子和那条加宽裤腿的红色裤子都拿去卖。
可以尝试不同的定价,比如蓝色裤子定价十四块,那条特别夸张的红裤子可以尝试定价十六甚至十七块,看看市场的接受度。
他需要尽快摸清不同款式、不同价格下的市场需求。
脑子里想着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推开家门,客厅的灯还亮着。
父亲林建国已经睡下,母亲王淑芬还坐在缝纫机前,就着灯光缝补着什么,显然是在等他。
“妈,我回来了。
”林凡压低声音,难掩兴奋。
王淑芬放下手里的活,关切地迎上来:“怎么样?卖出去没有?”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林凡从口袋里掏出那十五块钱,递给母亲,声音带着一丝自豪:“卖出去一条,红的,十五块,一分没少!”
王淑芬接过钱,难以置信地反复看着那三张纸币,手都有些微微发抖:“真...真卖出去了?十五块?”她抬头看着儿子,眼眶有些湿润,“我就说...我就说我儿子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