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沙盘与棋局(2/3)
以及自己对此次任务性质(登陆作战,环境未知)的判断,迅速选出了一套在他看来最均衡、最可靠、且最便于在恶劣环境下维护的装备:一把标准制式激光步枪(能量武器,后勤压力小)、数枚高爆手雷(范围杀伤,破障必备)、一柄高周波能量匕首(近身格斗与工具用途),以及……他不动声色地,额外多拿了两块满载的能量弹夹和一小卷看似不起眼、实则强度极高的多功能纳米纤维绳。
“多做一手‘应急预案’储备,总归是没错的。
”他一边淡定地将多余的弹夹巧妙地塞进战术背心内侧不易察觉的专用口袋,将那卷纳米绳如同手环般缠在左手腕备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谁知道任务过程中会不会遇到‘项目周期意外延长’(被困敌方区域)或者‘供应链突然中断’(弹尽粮绝)的极端情况。
有备无患,这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常识。
”
战斗,在毫无浪漫色彩的、剧烈的物理震动和刺耳到能撕裂耳膜的尖锐警报声中,猝然降临。
登陆舰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猛地从母舰弹射脱离,义无反顾地冲向下方那颗被战火笼罩的星球。
舱内一片死寂,只有引擎全力运转的低沉轰鸣、外部能量束掠过舱壁的滋滋声、以及远处爆炸传来的、如同重锤敲击心脏的闷响。
高洋能清晰地感觉到身旁唐龙那几乎要透过厚重头盔溢出来的、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剧烈情绪波动,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有些打鼓,肾上腺素的分泌骗不了人。
但更多的,是一种强行压抑住本能恐惧后,如同冰冷机器般启动的、对当前局势的快速计算与推演。
“当前震动频率约每秒5-7次,带有不规则横向抖动,符合密集防空火力网下的规避机动特征……刚才那下超过10个G的瞬间过载和巨响,应该是近防炮阵列拦截了某种大型破片或导弹……嗯,现在震动趋于平稳,过载方向恒定向下,初步判断已成功突破外层防御,进入大气层突入阶段……”他紧闭着嘴,努力通过身体感受和头盔内有限的传感器数据,来反推外部那看不见的、却决定生死的战况。
这是在信息匮乏环境下,他为自己锻炼出的生存本能。
沉重的舱门在一声气压释放的嘶鸣中猛然打开,外面是漫天席卷的、带着铁锈色的黄沙和灼热扭曲的空气。
高洋没有像唐龙那样,可能被宏观战场的残酷与浩瀚瞬间冲击到失神。
他在舱门开启的刹那,就已经本能地蹲低身形,降低重心,手中激光步枪枪口微微下垂但随时准备抬起,战术目镜快速扫视周围环境:前方是起伏的沙丘,缺乏大型天然掩体;左侧约五十米处有一片被炸得只剩半截的金属建筑残骸;头盔显示器上,代表“友军”的绿色光点密密麻麻,但移动轨迹略显呆板;代表“敌军”的红色光点则在远处沙丘后方不断闪烁,火力密度惊人。
“环境评估:开放性荒漠地形,视野良好但隐蔽性极差,属于典型的‘消耗战’场地。
‘友军’单位:大量低成本机器人,战术动作模式化,缺乏临场应变能力。
‘敌情’初步判断:从火力配置和单位反应模式看,对方大概率也是同类型的机器人部队,这是一场‘代理人战争’或者说‘性能测试场’。
”他几乎在踏上沙地的瞬间,就完成了初步的战场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个人生存策略优先级:充分利用‘友军’单位作为移动掩体和火力吸引点,自身始终保持低姿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优先向最近的固体掩体(那半截建筑残骸)靠拢,建立初步支撑点。
”
他跟着潮水般的机器人士兵向前推进,炽热的激光束如同死神的镰刀般在耳边呼啸而过,高爆导弹落地炸开的冲击波卷起漫天沙砾,拍打在头盔上噼啪作响。
他亲眼看到唐龙因为一瞬间的震撼性发呆,差点被一道精准的狙击激光爆头,幸亏被旁边的机器人准尉猛地推开,捡回一命;他也紧接着看到,那个刚刚救了唐龙的准尉,下一秒就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一发重炮直接命中腰部以上部位,瞬间化作四散飞溅的金属零件和电火花,而旁边的其他机器人“队友”对此毫无反应,甚至有一台就近的机器人冷静地抬起枪口,对着准尉残留的下半身和还在闪烁的控制核心补了几枪,确保其彻底“报废”,防止任何“技术泄露”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友军’AI的决策树里,‘信息安全’与‘防止逆向工程’(不被俘或残骸被完整获取)的权重,绝对高于保护单个人类士兵的生命安全。
保护人类可能是它们的次级指令,但在核心指令冲突时,会被毫不犹豫地牺牲掉。
”高洋心中凛然,更加坚定了“求人不如求己,必须将生存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念头。
他没有像唐龙后期那样,可能因为同伴的“牺牲”(或者说报废)而热血上头,发出怒吼,端着枪发起近乎自杀式的冲锋。
高洋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冷酷的节奏。
开枪时,力求每一发点射都落在最有价值的目标(比如敌方的指挥节点或重武器单位)上,绝不随意扫射浪费宝贵的能量。
移动时,如同影子般贴着沙地,充分利用前面机器人宽阔的金属后背作为掩护,每一次跃进都经过短暂观察和计算,尽可能缩短在开阔地带的暴露时间。
他甚至还有余暇,刻意模仿着身边一个看起来“作战经验”更丰富、战术动作更流畅的机器人士兵——观察它的侧滚翻角度、短距冲刺的爆发时机、以及遭遇压制火力时瞬间卧倒寻找弹坑的技巧。
当手中的激光步枪因为连续射击而发出过载警告,镭射刀的能量也在一次险之又险的近身格挡中耗尽,几个涂着猩红色标记的敌方机器人带着冰冷的杀意,从三个方向将他逼入一个浅坑,枪口已然抬起锁定他时,高洋没有像电影主角那样闭目等死或者发出绝望的呐喊。
他的大脑在极限压力下反而更加清晰,快速计算着对方抬枪的角度、可能的射击间隔以及自己手腕上那卷纳米绳的抛出轨迹和成功率。
他准备在对方扣动扳机前的那电光火石的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