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乘胜追击复平壤 越过三八起争端(2/3)
市,换点别的东西!这里头,八成有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二月五日,星期二。
志愿军的部队,像潮水一样,小心翼翼地涌入了平壤。
可这座城市,已经死了。
李云龙跟着吴信泉的部队,第一批进了城。
吉普车开在空荡荡的大街上,车轮子碾过满地的碎纸和破烂,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这座首都唯一的声音。
街边的楼房,不是塌了半边就是被熏得漆黑,美国大使馆门口那面星条旗,有气无力地耷拉着,像打了败仗的公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欢迎的人群,没有抵抗的枪声,甚至连一条狗的叫声都听不到。
战士们占领了所有的要害部门,整个过程顺利得让人心里发毛,顺利得让人感觉后背发凉。
“老吴,我这右眼皮怎么老跳?”李云龙站在平壤的制高点牡丹峰上,瞅着脚底下这座死城,心里七上八下的,“这胜利,来得太顺了,顺得倒像是别人给咱下的套。
你看这城,像是打了一场恶仗的样子吗?我看倒像是主人家出门前,特意给咱们打扫干净了,请君入瓮啊。
”
“管他娘的什么套!”吴信泉倒是兴奋得很,一巴掌拍在城墙上,震落一片灰尘,“反正这平壤,现在姓‘共’了!这是朝鲜的首都!咱们把敌人的老窝给端了,这传出去,全世界都得竖大拇指!政治上的意义,比打十个胜仗都大!”
李云龙没接茬。
他弯腰捡起一顶被扔在脚边的美军钢盔,钢盔上锃亮,连个划痕都没有。
他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心里清楚,这不是打了败仗的狼狈,这不是士兵逃命时丢下的东西。
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撤退,是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佬,是在用一座没有军事价值的空城,来保住他们有生力量的命,来引诱自己这支已经疲惫不堪的军队,继续往南,把补给线拉得更长,直到它“啪”的一声断掉。
十二月六日,星期三。
大部队陆续进驻平壤。
这座死城终于因为有了人气,显得不那么阴森了。
傍晚,就在一间没被炸塌的政府大楼里,李云龙、吴信泉,还有四十军军长温玉成,三个负责西线主攻的指挥官,碰了头。
没有上级,没有指示,只有他们三个,和一张摊开的、画满了红蓝箭头的地图。
房间里唯一的取暖设备是一个用汽油桶改的炉子,火光映着三张同样严峻的脸。
议题也只有一个:接下来,是打,还是停?
地图上,那条将朝鲜半岛拦腰斩断的三八线,像一道红色的伤疤,刺得人眼睛生疼。
“都说说吧。
”李云龙点了袋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模糊了他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咱们已经把美国佬赶回了三八线南边,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下一步,是在这儿停下来,喘口气,还是……一鼓作气,打过那条线,把美国佬彻底赶下海?”
屋子里,只有木柴在火盆里“噼啪”作响。
这是一个没人能替他们做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分量,足以压垮任何一副肩膀。
“打!”吴信泉第一个拍了桌子,他是个直肠子,藏不住话,“老李,老温!这还用得着想吗?现在咱们的气势正盛,美国佬吓破了胆!正所谓痛打落水狗!什么三-八线,那就是在地上画的一道线,能挡得住咱们的脚?依我看,就得一口气冲到釜山去,把他们全都踹进海里喂王八!打出个多米诺骨牌效应来,让他们全线崩溃!”
吴信泉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一线指挥员的想法。
胜利的势头,像一壶滚烫的烈酒,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都想把这场胜利推向极致。
“我也同意打!”温玉成也表了态,但他比吴信泉要稳重一些,“但是,得想清楚怎么打。
我们的部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后勤补给,更是天大的问题。
从鸭绿江到这儿,四百多公里,全靠人背马扛,美国人的飞机天天在天上拉屎。
咱们送到前线的一颗子弹,后头得损失十颗。
再往前打,我们的兵,可就不是跟敌人打了,是跟自己的肚子和这鬼天气打了。
我们是在用命,去填那条该死的补给线。
”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云龙身上。
他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也是三人中,实际上的主心骨。
李云龙没立刻说话,他走到地图前,用那根粗糙的、被烟熏得发黄的手指,在那条红色的三八线上,来回地划着,像是在感受那条线的温度。
“打,肯定是要打。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屋子里的温度仿佛降了好几度,“不把美国佬彻底打服了,这仗就不算完。
但是……”他话锋一转,抬起头,眼睛里闪着一种和他粗犷外表不符的精光,“但是,不是现在。
也不是像老吴说的那样,一窝蜂地冲下去。
美国佬送咱们一座空城,就是想让咱们的脑袋发热,想让咱们把补给线拉断。
他们等着咱们饿死、冻死,然后回过头来,一口把咱们这支疲兵给吃了!这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