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阳光下的阴影(1/3)
“阳光花园”四个褪色的金属大字,歪歪斜斜地焊在锈迹斑斑的铁艺拱门上,像一张咧开的、嘲讽的嘴。
午后的阳光毒辣地炙烤着大地,空气在热浪中扭曲蒸腾,沥青路面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
小区内,几栋外墙斑驳脱落的六层板楼如同迟暮的老人,沉默地矗立着,窗户大多蒙尘,有的玻璃碎裂,用硬纸板潦草地糊住。
空气里混杂着垃圾发酵的酸腐、廉价油漆的刺鼻,以及一种老房子特有的、挥之不去的霉味。
灾难爆发前六十八小时。
我混在稀稀拉拉、看热闹的人群边缘,一件毫不起眼的灰色连帽衫兜帽拉起,遮住了大半张脸。
帽檐的阴影下,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不动声色地扫视着这片即将成为风暴眼的核心地带。
联合执法队的“秀场”已经拉开帷幕。
几辆涂着“安全署应急”、“消防”、“治安”字样的白色车辆,以及两辆通体漆黑、没有标识、车窗贴着深色膜的箱式特勤车,如同闯入羊群的猛兽,霸道地堵在小区唯一的出入口。
穿着不同制服的执法人员混杂在一起,但核心力量一目了然——是那些穿着深蓝色特勤制服、戴着战术头盔、手持防暴盾牌和约束器械的人。
他们动作干练、沉默、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如同训练有素的鬣狗,散发着冰冷的压迫感。
为首的,正是王振涛。
他站在一辆特勤车旁,没有戴头盔,露出一张保养得宜、棱角分明的脸。
四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蓝色的制服熨烫得笔挺,肩章上的银色徽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正拿着一个便携式扩音器,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对着几个被挡在警戒线外的居委会大妈和零星居民讲话。
“各位居民!安全无小事!生命通道就是救命通道!阳光花园前几天的火灾教训,血淋淋啊!”他痛心疾首地挥舞着手臂,指向不远处一栋楼底层几扇被熏得漆黑的窗户。
“看看!就是这些杂物!这些堵塞!差点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安全署对此高度重视!这次联合执法行动,就是要以雷霆手段,彻底清除安全隐患!还大家一个畅通无阻的生命通道!”
他的话语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几个大妈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感激和敬畏的神色。
围观的人群也低声议论着,大多是对安全署“终于管事了”的认同。
然而,我的目光却穿透了他慷慨激昂的表演,死死锁定在他身边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上。
一个穿着普通蓝色工装、拎着工具箱的技术员模样的人,正半蹲在那辆黑色特勤车的后轮旁。
他动作看似随意,像是在检查车辆,但工具箱打开的一角,露出的绝非扳手或螺丝刀。
那是一个结构紧凑、线条冷硬的银灰色金属箱体,表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几个精密的卡扣和一个小小的信号指示灯,正闪烁着微弱的、几乎不可察觉的绿色幽光。
扫描仪?还是别的什么?
心脏猛地一沉。
前三十次轮回中,安全署初期行动时,从未见过这种装备!它出现的时间点、地点,都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这东西,是冲着“人”来的!所谓的“强制检查”、“生命通道”,根本就是个幌子!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利用这场“执法秀”,堂而皇之地对这片区域的居民进行一次……筛查!或者更糟!
“开始行动!”王振涛一声令下,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小区入口。
早已准备就绪的特勤队员如同解开锁链的猎犬,两人一组,手持盾牌和约束叉,在几个消防员和治安员的“协助”下,粗暴地推开挡在楼道口看热闹的居民,迅速冲进了目标单元楼。
紧接着,楼内便传来砸门声、呵斥声、物品被拖拽摩擦地面的刺耳噪音,以及居民惊惶失措的叫喊和抗议。
“你们干什么!那是我家的柜子!”
“轻点!别碰坏东西!”
“凭什么搬我的东西!有手续吗?”
混乱,人为制造的、可控的混乱,瞬间在几个单元楼内爆发。
王振涛的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他微微侧头,对身边一个戴着耳麦、同样穿着特勤制服的精悍手下低声吩咐了一句。
那手下立刻点头,对着耳麦快速说了几句。
几秒钟后,两名特勤队员从楼内拖拽着一个头发花白、情绪激动的老大爷出来。
老人满脸通红,奋力挣扎着,嘴里骂骂咧咧。
王振涛使了个眼色。
那名拎着银灰色金属箱的“技术员”立刻上前一步,看似很自然地“扶”住了剧烈挣扎的老大爷,另一只手则极其隐蔽地将那个金属箱体的一端,贴近了老人的后背。
箱体上那个微弱的绿色指示灯,闪烁的频率似乎加快了一瞬,随即恢复平稳。
“老人家,别激动,我们是为你好,是在救你的命!”王振涛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安抚的腔调。
他亲自上前,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同时对旁边的“技术员”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技术员”立刻松开老人,退到一边,低头看着手中一个巴掌大的、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屏幕,手指快速滑动了几下。
屏幕上似乎有数据流闪过,但距离太远,完全看不清内容。
老人被两个队员“安抚”着带到了旁边临时设立的“登记点”,一个文职人员模样的女人开始询问记录他的信息。
我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动作太快,太隐蔽!如果不是我提前知道内情,死死盯着那个箱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这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接触!他们在扫描什么?生物特征?基因信息?还是……某种更隐秘的标记?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这绝不是什么普通的消防检查!这是一场精心伪装的人口筛查!目标就是东区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为什么是这里?是因为这里人口密集、管理混乱、易于制造借口?还是因为……这里的居民,有什么“特殊”之处?
小雅!她很可能就是在这场“筛查”中,被标记,或者……被带走的!
时间紧迫!必须拿到那份名单!那份火灾后被“带走协助调查”或“强制隔离观察”的居民名单!
我悄无声息地后退,身影如同融入阴影的流水,迅速脱离了入口处嘈杂混乱的人群。
根据前几次轮回中零星的记忆碎片和刚才对小区布局的快速扫描,我朝着小区深处一栋相对偏僻、靠近围墙角落的二层小楼摸去。
那里挂着褪色的“阳光花园社区服务中心”牌子,大概率就是居委会和临时档案存放点。
小楼门口只有一个昏昏欲睡的老头保安。
我绕到楼后,找到一扇虚掩的、用于通风的窗户。
动作迅捷无声,如同灵猫般翻入。
楼道里弥漫着灰尘和陈旧纸张的味道。
档案室的门锁是普通的弹子锁。
我掏出两根特制的细钢丝——这是上次轮回中从一个“专业人士”身上“借”来的纪念品——屏息凝神,指尖感受着锁芯内部细微的簧片震动。
三十次轮回磨砺出的不仅仅是战斗技巧,还包括一些……不那么光彩但极其有用的生存技能。
“咔哒。
”一声轻响,锁开了。
我闪身进入,反手轻轻带上门。
狭小的档案室里堆满了积灰的纸箱和文件柜。
空气污浊,只有一扇高窗透进微弱的光线。
目标很明确——火灾善后相关的卷宗。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外面小区入口处的嘈杂声浪隐约传来。
我像一台高效而冰冷的机器,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文件脊背上快速划过,目光锐利地捕捉着关键词:“火灾报告”、“疏散名单”、“善后处置”、“临时收容”、“应急管理科协查”……
终于!在一个贴着“阳光花园A栋火灾善后(应急管理科)”标签的蓝色文件夹里,我找到了它!
一份打印的名单。
标题是:“火灾现场情绪失控、存在潜在公共安全风险人员临时隔离观察登记表”。
名单不长,只有十几个名字。
但每一个名字后面,都附有简短的记录:
张建国,男,58岁。
**现场情绪激动,推搡执法人员,有攻击倾向。
已转至北郊应急观察点。
李红梅,女,42岁。
**拒绝配合调查,疑似精神受创,持续哭喊。
已转至北郊应急观察点。
王小虎,男,16岁。
**试图冲击封锁线,寻找失散宠物。
已由监护人领回,加强监管。
陈芳,女,35岁。
**吸入浓烟昏迷,送医途中情绪不稳定。
已转至市二院隔离病房观察。
……
我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钉在其中一个名字上!
林小雅,女,26岁。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