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碾压(2/3)
,各式各样邀请比试的帖子如漫天飞花般降落。
两名仆从抱着小山似的帖子,容倦让陶文也送去一份文斗贴。
陶文半迟疑说:“被选中的可能性极低。
”
每次宋明知来,都会有上百邀约,想踩着他成名的大有人在,但宋明知只会从中随机抽取一两人比试。
容倦摆摆手:“我这份不同。
”
看着容倦从怀里掏出的帖子,陶文眼睛都直了。
是挺不同的!
小厮抱着帖子,身影消失在楼梯转角口,下方学子翘首以待。
他们还算守秩序,不敢贸然跟去顶层。
观岳楼是皇家所建,规矩很多,顶楼除了观岳楼真正的主人泽阳长公主,日常就只有一些朝廷大员,或者宋明知和五经博士这样的大学问家才有资格上去。
文斗贴全部被堆在桌上。
夫子们选一位文斗对象,另外一位宋明知自己挑。
大儒挑选的文斗人才,向来都是学府的佼佼者,更能证实文斗不掺水分。
“驸马爷请。
”今日身份更最贵的人在,夫子们自然不好逾矩。
另一边,宋明知就比较随意,顺手就要抽一张帖子,结果视线才瞥过去一眼,便不由自主凝住。
所有贴子里,竟然混着一张镀金帖,日光下金光闪闪,上面似乎还撒了点金粉,想不注意到都难。
封面黏了几颗小珍珠,硬生生把其他帖子顶了下去。
这张帖子现在是‘楼主’。
宋明知:“……”
待他回过神,已经翻开了文斗贴,内书有笔走龙蛇两个大字:二顾。
“是他?”
容倦彻底成功引起了宋明知的注意。
想起对方留下的三国话本,还有被掳走后再无音讯的师弟,宋明知道:“就这个吧。
”
……
奴仆下楼后本来准备亮出帖子寻人。
“找我吗?”楼梯口不知何时多了把椅子,容倦正坐在上面,自报家门。
奴仆恭敬请他上楼。
后面翘首以待的人见状皱眉。
“那是何人?”坐没坐相的。
“不知道,可能是外地学子,不然先前不会一直在角落。
”
帷冒的纱垂下,识别不出相貌。
学子们纷纷羡慕此人运气好,无论成不成功,和宋明知比试一场,未来一段时间都会成为谈资,起码是有关注度了。
万众瞩目中,容倦伸了个懒腰起身,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人靠衣裳马靠鞍。
”
只有陶文懂这句话的含金量。
真含·金量。
两兄弟无法上去顶楼,便侯在一边的出口处。
身后窥探的视线一直持续到容倦迈过最后一层阶梯,前方无缝衔接迎来压迫和审视并存的注视。
几道身影围绕百灵台而坐,桌上瓷瓶釉面极为光滑。
正盯着容倦的这几人,除了夫子和博士,还有一位穿着极为华贵的中年人,明显地位在其他人之上。
容倦摘掉帷冒,表示礼貌。
庐山真面目一显,他们愣了下:“是你?!”
原身常纵马过市,没几个人不认识这张脸的。
赵述和夫子最先回过神,立刻向容倦见礼,顺便介绍起华服男子:“这位是驸马爷。
”
按理驸马从四品,容倦需要向他作揖。
但这驸马也是个人才,压根不讲究那些虚的,主动过来和容倦说话。
他身上还带着些酒气,走路东倒西歪。
“原来是容侍郎。
”
他不带任何成见,反而亲昵拍了拍容倦肩膀:“我一见你,就知道我们俩肯定投缘,少年人啊,你是不是也曾有怀才不遇的烦恼?”
驸马做不了什么大官,在他看来,过去受继母压迫不得不以纨绔示人的容倦肯定感同身受。
几位夫子假装没听见,驸马经常言出无状,大家都习惯了。
不幸升到五品官的容倦认真回:“我的烦恼是怀才太遇了。
”
“……”
楼下的文人们已经重新开始吟诗作对,押韵的音节混淆在一起,文气四溢。
还有一些好奇的学子围在楼梯口侧耳倾听,企图获知上面是个什么情形。
稍后宋明知还有一场文斗,容倦做事倒是很有分寸,丝毫不耽误时间。
他主动坐去自始至终唯一没开口的那人对面。
文斗场上,不讲虚礼和身份。
双方隔着一张特别定制的桌子,合能做棋盘,展开可进行书画。
这是容倦第一次见宋明知。
这位大名鼎鼎的才子长相也清俊出尘,最特别的要数他眉心偏左有一点痣,看着孤傲出尘,颇具佛性。
传说中的京圈佛子古代版。
宋明知也打量了容倦,但只是随意瞄了眼,不足半秒钟。
容倦率先开口:“要比什么?”
宋明知没有回答。
一名夫子见状失笑道:“比试项目从来都是发起文斗的人来主张。
”
原来是这样。
容倦喝了口免费的茶叶,想了想,“那不妨宋兄提一个比试项目,我在此基础上再提一个,来回为一局,共三局。
”
他的语气很平和,就像在说一件十分稀疏平常地事情。
宋明知握住杯盏的手一顿,一双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穿堂风都滞缓了几秒。
后面的驸马爷收起了脸上的玩笑。
夫子们互相对视一眼,其实一开始大家都是抱着看戏的心思,容倦之所以会来这里也被归结为故意给容承林示威——才抢了一个门客,我随时可以抢你另一个。
说实话,有些幼稚。
这种看戏的心情在容倦进一步开口时,宣告戛然而止。
一般只有极为自信自己的才学碾压文斗对象时,才会这么提。
他是怎么敢的?
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归类为胆大包天和哗众取宠的一类,容倦轻声道:“诗词歌赋太无聊了,实在想不出有意思的命题,还是宋兄先来吧。
”
“……”
你就说你诗词歌赋一个不通不就行了?
容倦有意地筛掉了一个大笼统项目,这点心思自然瞒不过宋明知。
他看人自有一套标准。
比如容恒燧认为容倦走到今日全靠运气,宋明知却不这么认为。
能走到今天,肯定是聪明的。
然而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