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陈与肉包子(1/3)
王姨那半箱冻豆腐,像一块投入死水里的石头,虽然没能立刻让我的生意泛起多大涟漪,却实实在在地稳住了我几乎要沉底的心。
它让我知道,在这条街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挣扎。
但现实的冰冷,并不会因人情的温暖而彻底融化。
开业第四天,依旧是门可罗雀。
阳光晴好,学生们熙熙攘攘,可他们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集体忽略了我这个转角新开的小店。
那种感觉,比下雨天更让人难受——明明机会就在眼前晃动,你却怎么也抓不住。
长时间的枯坐,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店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冰柜低沉的嗡鸣和汤桶里偶尔冒起一个气泡又破灭的“啵”声。
我坐在柜台后,看着窗外流动的人群,感觉自己像一只被封印在琥珀里的虫子,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看着资金一点点耗尽,却无能为力。
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越勒越紧,几乎让我喘不过气。
我甚至开始怀疑,当初离开那堆“不愁穿”的衣服,选择这条看似热闹的餐饮路,是不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凌晨三点的灯光与揉面声
这种令人窒息的寂静,在第二天凌晨,被隔壁一阵有规律的、沉闷的声响打破了。
那时天还漆黑如墨,我因为心绪不宁,睡得极浅。
一阵富有节奏的“咚……咚……咚……”的声音,透过薄薄的墙壁,清晰地传了过来。
那不是噪音,那声音沉稳、扎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感,一下,又一下,仿佛敲击在我的心脏上。
我披衣起床,悄悄拉开卷帘门一条缝。
隔壁“老陈包子铺”里灯火通明,昏黄的灯光从门缝里溢出来,在清冷的街道上切出一块温暖的梯形。
一个模糊而壮实的身影,正在案板前忙碌着。
那“咚咚”声,正是巨大的面团砸在实木案板上发出的。
是老陈。
他竟然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
我鬼使神差地没有回去睡觉,而是就着门缝,静静地看着。
我看不清他的具体动作,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但那种专注、那种重复了千万次而形成的肌肉记忆,那种与一团毫无生命的面粉较劲的执拗,却穿透了黑暗和距离,清晰地传递过来。
空气中,开始隐隐约约飘来面肥发酵后特有的、带着微酸的醇厚麦香。
这香气不像我的骨汤那般浓烈张扬,它更内敛,更原始,像土地的味道,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我就这样站着,看了不知多久,直到天色微微泛白,直到老陈店里的蒸汽开始汹涌地冒出,直到第一笼包子的肉香霸道地撕破黎明前的寂静,与面香混合成一种无可抗拒的召唤。
那“咚咚”的揉面声,像一种无声的训诫,告诉我:看,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捷径,只有一下一下,把力气揉进去,把时间熬出来。
“踏实”的滋味
上午八九点钟,早高峰过去,店里再次陷入令人难堪的安静。
那股浓郁的包子香味,丝丝缕缕,无孔不入地钻进我的小店,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也像是在提醒我隔壁那份扎实的热闹。
我摸了摸口袋里所剩无几的零钱,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过去买两个包子,既是解决早餐,也是想……靠近一下那份让我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