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3)
斤。
”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世间竟有如此奇物?亩产四十多石!
五百亩地真能产出二百万斤?
陈宫亦正色道:“此物非但高产,更兼耐寒抗旱,秋冬可播,四季能收。
”
“较之五谷更为鲜美,一年可获两季!”
众人闻言,惊得倒抽凉气。
耐旱抗寒已属难得。
一年两熟意味着产量倍增。
更令人惊喜的是其美味。
即便难以下咽,冲着这般产量众人也甘之如饴。
“若真如此,我军粮草无忧矣!”
“此乃天赐祥瑞啊!”
“恨不能立即推广至整个兖州!”
望着欢声笑语的部属们,曹操轻叩几案:“尚有一事相告。
”
“子修在信中献计,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
厅内霎时鸦雀无声。
曹操继续道:“信中言明,百万黄巾若不妥善安置,恐生祸患。
”
“不如将其编为屯田军,精壮者闲时务农,战时为兵。
”
“分与兖州荒地,既可集中管理,又能自给军粮。
”
满堂寂然,此计可谓神来之笔。
“诸君可有异议?”曹操环视默然不语的众人,颇感意外。
曹仁赞道:“主公此计甚妙,我等皆感震惊!
主公此策实乃天授之机,世间罕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公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颇有主公之风!
众人争相称赞,言辞愈发夸张。
曹操面露悦色,却摆手道:既如此,诸位速去准备。
即刻清查各郡无主田产,尽数收归官府!
众将应诺而退。
待众人离去,曹操转向陈宫:公台以为此策如何?
陈宫答道:此计恐出自叶先生之手。
曹操笑容顿失,拍案道:原来如此!难怪子修能有这等经世之才!
早该想到的!
定是子修向叶先生求教了!
陈宫继续道:叶先生深谋远虑,助我等化解了这道难关。
不过当务之急,还需筹备半月军粮以备不测。
否则兖州仍岌岌可危。
曹操叹息:如今粮草皆用于安置黄巾,军需匮乏。
若袁术、陶谦来攻,我军将陷于被动。
看来还得再访东郡,请先生指点迷津。
曹操感慨,若无叶辉相助,他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陈宫问:主公可要返回濮阳?
曹操揉着额角:一时欢喜竟忘了形。
既得兖州,当选新治所。
公台以为昌平如何?
陈宫摇头:昌平毗邻徐州、豫州,易遭袁术、陶谦进犯。
不若定都鄄城。
此地东接东郡,北邻东平,进退皆宜。
且世家势力薄弱,更利主公用事。
傍依黄河,漕运便利。
曹操思量片刻,拍板道:善!鄄城确为宝地,必使我军兴旺!
鄄城虽属济阴郡,实则被东郡环抱,既安全又便于调度。
世家影响有限,施政更为顺畅。
议定新治所后,曹操当即率部前往鄄城。
曹操迅速圈出大片土地作为州牧府邸,又命人为叶辉修建了一处临山靠水的新宅院。
再不能显得寒碜了。
安排妥当后,曹操即刻派人传信曹昂,令其护送叶辉前来鄄城。
与此同时,曹操召集群臣共议要事。
诸位,兖州虽已攻下,但要想牢牢掌控绝非易事!曹操环视众人道:当务之急是招揽贤才。
偌大兖州若无能人治理,单凭我们几人如何打理?
陈宫进言:主公若有意,臣可举荐几位贤士。
曹操赞许地点头:公台但说无妨。
其余众人也纷纷献策,有的推荐故交,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