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七夕邀约(2/3)
督办人,整个工程都是他陪着剑南王一起办下来,功劳其实比吕袁还大,而吕袁也没有抢工,好似是真心想将此人捧上来。
楚九辩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位周伯山的妻家姓萧。
估计他就是萧家某个旁支的女婿,想借着此次剑南王的势挣个功绩。
除了周伯山外,吕袁又提及了两人,分别是负责建坝材料和后勤的仓曹掾孙昌,和负责征调民夫的户曹掾孟田。
此二人官职太小,楚九辩只知道这两人一个来自陕西与河南交界处的黎乡郡,一个便是河西郡当地人,都是走了此前那位吏部侍郎赵谦和的售官途径,买来的官职。
想必能让吕袁为他们说好话,定是因为他们孝敬的多,或者也已经投靠了对方。
不过便是真的投靠了自己的上官,也情有可原。
大宁朝官制不像科举体系下的官员制度,没有三年一调任之说,也没有不得在自己的家乡为官的说法,很多地方官员其实都是就近在自己的老家,或者较近的州府任官。
且除了升职或者贬黜之外,很多官员这一待便是一辈子。
因为此时的宗族观念太强,若是外地的官去了地方,反而压不住本地的宗族势力,所以大宁此前的皇帝,便索性就让他们自己人管自己人。
可这般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地方势力与地方官员抱团,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便很弱。
楚九辩叹了口气。
所以还是要科举啊。
而且看情况是要文举武举一起办,到时候派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们去地方的时候,还要再同时派个武官过去保护,否则针对当地的势力和宗族,也确实有些为难人了。
或者不用武举,直接就让秦枭拨了自己手下的军士们随着文官去地方,这样秦枭也就多了能控制地方的手段。
只是,这样做的前提是楚九辩能和秦枭一直合作下去。
如果后期他们真的要站到对立面,那地方上这些武官对楚九辩来说就是最大的隐患。
楚九辩合上折子,并另外两个重要些的折子一并握在手里,出了吏部。
越是接触大宁这些事,他越发现情况比自己之前预想的要复杂的多。
他想要利用科举出来的官员管控地方的想法,也有些天真了。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
所以说到底,他想要辅佐百里鸿把大宁变成理想中的盛世,最好是能和秦枭长久地合作下去。
可秦枭是大反派,后期注定要与百里鸿为敌,那他到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算了,先走一步看一步,至少如今他与秦枭的目标是一样的。
世家,藩王,这些毒瘤和蛀虫已经将大宁啃的体无完肤,必须一个一个全部剜下去,这样才能长出新的骨肉来。
软轿稳稳朝皇宫而去。
皇宫养心殿内,秦枭也拿到了秦朝阳给他传来的最新消息。
湖广距离京城横跨两地,便是快马加鞭,也要走上七、八日。
可秦朝阳的信儿却每三日就能送来一回,这自是因为他们用来传信的信使,都是秦家世代培养出来的轻功高手,快速行进的时候,比快马还要迅速。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不过秦枭手下别的不多,就是武夫足够多,便是半日换上一人,也完全没问题。
秦枭展开密信。
三日前秦朝阳已经来过一次信,说了最初到地方的所见所闻。
秦朝阳带了五十多位顶尖高手到了湖广,而后就分了几人分别去受灾的各省,留在湖广的人则全部化作灾民,混进了不同郡县的灾民队伍中。
灾民已经到了要吃树皮果腹的地步,便是湖广王再是舍不得,为了不逼反百姓,也只能开仓放粮。
只是地方上的官员们与湖广王简直一个样,天天对着灾民们哭穷,每日施粥的数量就恰恰好保证了百姓们饿不死,但又没力气反抗,完全就是吊着一口气。
且灾民中也已经有了些引导性的言论,比如天地不仁是上官无德。
又言天子得位不正,外戚当权,这才引得天谴,使百姓们颗粒无收等等。
民怨已经慢慢滋生,甚至湖广之地的一些文士儒生,已经写了些隐晦的诗词文章,说什么“野雀占栖金凤巢,藤枝绕顶窃春阳”之类大逆不道之言。
竟然直接将皇帝和秦枭说成了窃取皇位,为秦家谋福利的小人。
可百里鸿的太子诏书是千真万确的,上面是英宗的字,也盖着他的大印,除了没来得及行册封礼之外,百里鸿实际上已经是皇太子。
父死子继,他上位本就是应当应分的。
秦枫那样聪明的人,既然决定了赴死,自是会为儿子准备好一切。
秦朝阳听了百姓们这些言论,便令手下人暗暗传出另外的消息去。
百姓们哪里知道什么政治博弈,他们连皇帝和宁王的面都没见过,如今怨恨他们,不过是因为心里的一腔怨气需要找个宣泄口。
于是秦朝阳等人便将这怨气,转移到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上——粮食。
“你们听说了没?据说那泉春县县令,前日才又娶了第三房小妾,还摆了席面,席上一百零八道菜,那叫一个丰盛!”
“我也听说了,据说那日去宴上的大人和商贾老爷都吃的满嘴流油。
”
“还有那大阳郡郡丞,半月前小儿子娶了湖北知府家的庶三小姐,那聘礼几乎摆了一整条街。
”
“对。
还有那位给孙子办满月宴的南乡郡郡守,也是办的人尽皆知。
”
“我们连饭都吃不起,他们这些大人竟还有钱有粮如此大吃大喝大摆宴席?”
“这话说的,咱们这些小人物的命,在那些大人眼里就如蝼蚁一般。
你走在路上时,会注意自己有没有踩到蝼蚁吗?”
“你这意思,是那些大人能有这般排场,都是因为踩着如我等着这般‘蝼蚁’的血肉?”
“我可没这么说,但我有个表哥之前就在咱们这怀平郡粮仓值守过,说里面那粮食堆得满满当当,便是咱们这些灾民吃上一年半载都没问题。
”
“什么?!他们不是都说没有粮了吗?不是就等朝廷从南直隶调粮过来吗?”
“你傻啊,那些粮食都是大人们给自己留的,若是给咱们吃了,他们还如何铺张?”
“而且现在粮价那么高,谁知道那些粮食是不是大人们打算卖给城里那些商户的?”
“太欺负人了!”一瞧着就壮硕些的灾民汉子重重锤了下地,“我就说那些差役们每日都油光满面,原是就咱们这些百姓没饭吃。
”
“咱还真以为是那位的问题。
”一汉子指了指天,意指皇帝,而后又气愤道,“却不想竟是咱们湖广这些贪官害的咱。
”
“可不是,我之前可听说了,人家那位——”这人放轻了声音道,“那位登基那日,可是天降祥瑞,还有仙人下凡赐福呢。
”
“仙人?!”众人齐齐抽气。
“就是仙人,好些人都瞧见了。
”
“乖乖,那这位可真是老天爷承认的陛下。
”
“我前段日子还跟商队去过一次北直隶,那边都传遍了,说陛下和宁王大人为了给咱们买粮食,都亲自去给那些权贵们卖冰,用卖冰的钱给咱们买粮食呢。
”
“是啊,只是那些粮食都没送到咱们嘴里,就被上头那些贪官给吞了!”
“贪官!贪官!”那健硕汉子双目充血,恨恨看向不远处的怀平郡城门。
与他一般反应的人还有许多。
这样的传言被秦朝阳并五十多位弟兄传遍了大半个湖广,以至于灾民们已经不在意什么天罚不天罚的,他们只在意这些贪官有粮却不给他们这些老百姓吃。
民怨一直在积累、膨胀。
秦朝阳想着等过两日,等到民怨彻底沸腾,他们便领人先冲一个郡县的粮仓,之后整个湖广就都乱了。
可就在这时,贵州那边却来了信儿。
一大批南疆的粮商赶到了贵州、广西和四川这三个相邻的地区,此三地的粮价已经有了波动。
秦朝阳便打算再观望观望,暂时不行动。
这便是他第一次给秦枭来信时,汇报的内容。
当时秦枭就知道,这忽然出现的南疆粮商,或许就是楚九辩说的“解决旱灾的方法”。
甚至看完那次的消息后,他就已经猜到了后续可能会发生的事。
以防万一,他命人给秦朝阳送去了一枚代表天子口谕的令牌,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候,秦朝阳会知道如何使用。
今日的信件里,秦朝阳便又三言两语交代了之后发生的事。
南疆粮商的出现,算是所有人都没料到的变数,四川贵州等地的粮价当即便不可抑制地向下跌了一些。
其实南地的这些灾民,手里都有些闲钱,只是粮价太贵,他们才会沦为灾民。
可若是粮价真的降下来,加上南直隶运来的粮食,贵州和广西的危机定然就解了。
至于四川——
在南疆的大批粮商涌入地界的时候,平西王百里征就接到了消息。
与此同时他也接到了南疆王的密信。
看过书信后,百里征凝了一个多月的眉头终于是松快下来,他当即叫了部下来道:“传令下去,从今日起,粥都煮的浓一些,再做些巴掌大的烧饼,每日都给灾民分下去。
”
下属忧心道:“王爷,若是如此,咱们的存粮怕是撑不了多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