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菜里有毒(2/3)
今日这画舫被萧曜包了下来,这里所有的歌姬舞姬,都做好了为他服务的准备。
各样瓜果点心,美酒佳肴,也全部都备齐了。
只等萧曜一声令下,便都能到位。
楚九辩与萧曜行至二楼,一阵微凉湿润的风吹进来,令人神清气爽。
楚九辩随意扫了一眼,便见着这二层极大,而且四面都没有门窗,只有一根根雕花长柱与随风而动的纱帘。
中间偌大的空间中本可以摆上许多桌几,坐下上百人。
可如今目之所及处竟只有两张面对面的矮几和坐垫。
大宁朝平日里惯于使用桌椅,三五好友小聚时也会坐在圆桌上吃饭,但在设宴时,众人却会分桌而坐。
且依照自古以来的习惯,分桌而坐的时候众人会直接坐在地面上,最多是垫两层软垫,而吃饭的桌子也是才到人膝盖高的矮几。
女子们坐着的时候,都会双膝并拢,有些像是跪坐。
男子们坐着的时候,一般都是盘膝而坐。
楚九辩来大宁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着这种坐法,但此前他演戏的时候却演过,因而在萧曜请他入座之后,他便熟练地坐下。
一举一动,皆令人赏心悦目。
萧家人最喜欢美人,萧曜亦然。
待到楚九辩朝他看来,他才微微一笑,在楚九辩对面坐下,两人中间隔着五、六米远,是一个不算太远,也不能算的上近的距离。
萧曜朝右侧偏头看了眼,便有轻柔的乐声响起,而后数十位穿着白色和红色裙装的女子从屏风后走出来,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楚九辩也朝那边看去。
女子们距离他们的距离有十多米远,且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较那些女子跳舞的地方高出一些,所以是个绝佳的观赏位置。
“公子觉得如何?”萧曜声音含笑。
楚九辩面色淡淡:“不错。
”
这可不是“不错”的表现,想来是这位九公子看惯了仙女舞蹈,自是看不上凡间这些庸脂俗粉。
萧曜便不再班门弄斧,而是道:“那请公子再尝尝这菜。
”
话落,便有一行侍女举着托盘,从楼梯下鱼贯而来。
一盘盘菜肴摆上桌。
楚九辩只一眼,就知道这些菜都是用细盐做出来的,想来是从百里海那得来的。
“公子请。
”萧曜笑容和煦。
楚九辩定定望着他,唇畔带出些意味不明的笑。
脑海中,系统正在疯狂亮红灯:【警报警报!系统检测到宿主面前的菜里有毒,请谨慎食用!】
==
河西郡云庐县农安村。
时值乞巧节,村里的年轻男女们也都有自己的活动,他们换上最得体的衣裳,穿上崭新的布鞋,姑娘们仔细梳好长长的辫子,手艺好的还会梳上漂亮的发髻,戴上平日里舍不得戴的漂亮绢花。
他们会来到距离村子最近的云庐县,借着赏灯的名义,与平日里都不敢多说两句话的心上人聊上两句。
董三壮走在鲜亮的人群中,有些格格不入。
他瞧着不过十八、九岁年纪,身上是打着许多补丁的旧衣,也算不上干净,甚至凑近了都能闻到些汗水混着的泥土的味道。
但他脸上却带着掩饰不住的笑,不时回头看一眼自己的背篓。
他几乎与所有人都走着相反的道,朝着农安村的方向,步履轻快。
走了大半个时辰,他终于进了村。
村口聚着些婶子阿婆,正闲聊着,见着他回来,当即便有一大嗓门的婶子笑着招呼道:“呦,三壮上工回来啦。
”
“是啊婶子。
”董三壮笑着应了句,脚步不停。
“快回去吧,你媳妇从午间就开始惦记你了。
”一婶子调笑道。
众人当即哄笑。
董三壮脸一红,忙加快脚步,没几下就消失在夜色中。
“这新婚的小夫妻俩真是好玩的紧。
”
“可不是。
不过我瞧着三壮那背篓沉甸甸的,怕是装了不少好东西回来。
”
“人三壮有把子力气,人又勤快,这才刚给朝廷修完堤坝,就忙不迭去县里上工了,便是有些闲钱买些吃的用的也应当应分的。
”
“也不单是他,那小媳妇丹娘也是个能干勤快的,如今又有了身孕,小两口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
“亏得提早从那家里分出来了,不然这俩老实孩子定要被那董老太当牲口使唤。
”
“谁让人家老大在县里当账房,老二娶了村长家的闺女,就这个老三踏实......”
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董三壮不知道。
他快步跑回村尾的小家,小小一间院子,两间破土屋,但却处处都被打理的干净细致,屋里此刻也亮着昏黄的油灯。
“媳妇!我回来了!”他打老远就开始喊。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当即迎出来,快步行至院门口打开门栓。
董三壮也已经来到门口,门一开,他便见着一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女。
少女十八、九岁的年纪,乌黑油亮的长发梳成妇人发髻,五官温柔带羞,只那左脸之上,有一块铜板大小的红色胎记。
正是丹娘。
村里姑娘成婚早,一半十一二岁就要开始议亲,而后等到十三、四岁便可以出嫁。
一些疼爱姑娘的,倒是会多留两年,但一般到了十五、六就必得嫁出去了,不然再大就真的难议亲事。
如同丹娘这般十八才嫁人的,便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姑娘了。
而她嫁不出去的原因,除了脸上那块胎记之外,便是因为她踏实能干,她娘家那些人不想失去这个免费的劳动力,便一直没塌心给她找过合适的媒人。
还是去年乞巧节的时候,丹娘陪娘家小妹去县城逛街,这才遇上了董三壮。
董三壮与她几乎同病相怜,都是不受重视的孩子,还都踏实能干,没有心眼,这一接触,便真成了你情我愿。
于是董三壮回家后就和父母说了提亲的事,听着丹娘家要的不多,董老太也怕村里人戳自己脊梁骨,便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儿媳。
婚后不久,丹娘便怀了孕。
可她没有相关经验,董老太也不在意她,于是便一直让她做那些并不轻省的活,导致她那一胎怀的就不好,后来等肚子大了,她和董三壮才后知后觉。
为了让媳妇孩子过的好些,董三壮便去县城找活,拼命地干,还长长送些钱和吃的回家里,就是想让家里人多照顾些丹娘。
可董老太一点不在意,一边画着董三壮的钱,一边继续让人家媳妇干活,便就使得丹娘流了这第一胎。
董三壮本就还是少年人,此前是没有在意的人,所以便觉得在家里多吃些苦也没事。
可如今遇上这样的事,他自是忍不了,便把事闹到了族长那。
族长为了名声,便答应让他单独分家出去。
两个年轻人被分出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拿到,只得了两亩薄田,和这两间破屋并一个院子。
不过两人分出来过了一年,便已经把日子过的有模有样。
如今丹娘已经再次怀孕,且已经快五个月了,这次的胎两人养的格外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