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殿前问答(3/3)
说。
秦枭抬眸扫过在场所有人,笑问:“那若是这朝中世家权贵和亲王都暗藏谋逆之心,该当如何?”
闻言众人心中都是一颤。
刚刚才想着要谋逆,秦枭就直接点出来了,他们自然有些不自然。
顾方则毫不迟疑,道:“杀无赦。
”
“好。
”秦枭把手中试卷交给洪福,让他送去给百里鸿。
顾方这般言行,朝中众人都不由侧目。
身为大理寺卿的甄明昭,与少卿甄弗,父子二人看向顾方的眼神便更为复杂。
其实从楚九辩设置刑狱科目考核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是冲着他们大理寺或者刑部去的。
眼下这顾方,言行瞧着便激进,而且为人或许也是刚正不阿那类。
若是此后这人真的要插手刑狱之事,那他们父子俩行事就定会束手束脚。
甄弗不由看向最前头坐着的户部侍郎苏盛,也就是自己的岳父。
甄家早就与苏家绑在了一起,就看日后要何去何从了。
待到顾方也作答完毕坐下来,便只剩经义科目的考生了。
简单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学子们作答很快,待到顾方坐下后,便都将试卷交了上来。
楚九辩和秦枭快速看过去,发现这些学子们的想法确实更深奥一些,也确实更能揣摩“帝心”。
他们共十五人,无一例外,全都没有只回答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而是将“经济”与眼下大宁上下的国情结合起来,不仅答出了要如何发展经济,更说了经济发展之后,大宁会有的变化等等。
每一个人答得都很好。
不过其中最出众的,果然还是谈济与严晋升两位大儒,还有此前排名第一第二的陆尧和谈雨竹。
两位大儒回答的细致,方法可行性也很大。
但谈雨竹的思维更活跃,同此前几轮考试一样,她的角度总是很特别。
这次所有人都在说大宁的经济形势,想着要如何在内部发展,谈雨竹却写到了如何开辟商路。
而这,与楚九辩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
“谈雨竹。
”楚九辩开口,“请你再回答一个问题。
”
他和秦枭不是第一次临时加问,谈雨竹也一点不意外他会叫自己。
众人只见一亭亭玉立的女子从容起身,躬身一揖道:“学生在,请大人出题。
”
她嗓音清亮,背脊挺拔,面上一片从容之色,丝毫不怯场。
楚九辩问道:“若本官叫你前去东北边境,与女真部族进行通商,你会如何做?”
谈雨竹心念一动。
如今朝中局势混乱,大宁内部战争肯定会爆发。
这般情况下,边境稳定很重要,所以太傅大人并不是假设,而是真的打算要与女真通商,保持暂时的和平。
而且若是她答的好,或许这个差事就会落在她身上。
谈雨竹眼中有光亮,她只短暂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开口道:“学生会在东北边境城池组建商会,把国内的丝绸、瓷器、食物和茶叶等卖给女真,再利用这些钱购买女真人手中的皮毛、马匹和人参等物......”
“还有百姓,也可以在每个月的通商日里,在集市里售卖手中物品,有闲钱的还可以购买女真百姓手中的物品......”
“待到日后还可以设置关税,保证通商环境良好。
”
谈雨竹侃侃而谈,从她的话中,似乎已经能看到东北地区繁荣发展的模样来。
而她也点到即止,并未说得过于深入,也没有将太详细的办法公之于众。
这样一来,若是楚太傅真的要她去负责这件事,也没人能与她争。
当然,还有一点她没说,但楚九辩和秦枭,以及这朝中很多人都清楚。
如今女真部族还未完全统一,说是一盘散沙都不为过。
这个时候,大宁与其通商,不仅能发展边境经济,还能加速融合。
大宁的人和文化,都会慢慢渗透到女真,使其汉化。
如此发展下去,女真部族便会对大宁产生亲近之感,到时候大宁便可以不废一兵一卒,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明白这一点的权贵们,心中越发惊叹于这些学子们的能力。
尤其这还是一位女子,竟有如此宏大的观念与见解,比起他们家中一些顽劣的少爷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便是那些本以自己的学识引以为傲的官员,此刻看着那道纤瘦的身影,也觉得双颊发热。
若是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根本比不得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倒是某些藩王心里却有了计较。
女真部族倒确实是个此前被他们忽略的势力,对方位居东北,被北直隶拦着,这些藩王们平日里确实很难去接触他们。
但若是女真那边出了什么问题,东北军如此前的西北军那般“无能无用”,那距离最近的北直隶或许只能再次派秦枭出征。
届时京中可就空了。
此前秦枭亲征去西北,藩王们与世家都没想着对京城动手,只想除掉秦枭,这才错失了一次京城空虚的机会。
可再有一次,不管秦枭会不会再次大胜归来,他们都可以先对空虚的京城用兵。
外有藩王军队,内有世家做内应,那楚九辩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除了他们所有人,能保下百里鸿的命都算他厉害。
湖广王百里岳眸色深沉,朝身侧的东江王百里赫看了眼。
二人四目相对,又双双移开。
素来不对付的兄弟俩,好似在这一刻达成了何种共识。
楚九辩和秦枭站在高台之上,自是将这些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果然有反应了。
但这可不是结束。
楚九辩看向始终安静坐在位置上的少年,道:“陆子澄。
”
陆尧早有心理准备,起身一揖:“学生在。
”
“本官见你试卷之上,谈及大宁国策,却并未细言。
”楚九辩道,“想来是时间与纸页不够,不过本官很是好奇你有什么想法,便请细说一二。
”
陆尧的卷子上洋洋洒洒一篇策论。
楚九辩叫他答经济,他却不是只答经济,而是从经济引申出来许多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
比如他从经济引申到民生,从民生引申到土地,再从土地引申到税收政策,又从税收谈及世家,谈及朝堂吏治,谈及愚民政策和科举的改变,最后又说起教育和国策等等。
可以说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等方面,均有涉猎。
只是碍于篇幅和时间有限,他才将这些写的简略,但便是如此,已经可以窥见其心中沟壑。
便是楚九辩早知他的本事,也觉得震撼。
这般宏观而先进的思维,若不是楚九辩见过后世繁华,看过历史兴衰,根本也想不到这么齐全。
陆尧此人,生有大才。
若是放在其他什么地方,对方便是那妥妥的主角,足以改变整个朝代发展历程的主角!
楚九辩都如此震撼,更别说对陆尧的本事并不太清楚的秦枭。
秦枭看着试卷,眉心轻蹙,把通篇策论又读了一遍。
文采辞藻精炼,内容丰富,是可以反复品读无数遍的一篇策论,若是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可以想象天下文人该有如何反应。
便是这朝中众臣,也都清楚地意识到,楚九辩和秦枭这次科举,是引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但秦枭震惊的地方其实并不全在于陆尧的脑子,而是在于这策论中谈到的许多观点和发展思路,都与楚九辩曾断断续续与他说过的如出一辙!
科举的公平性是楚九辩最在意的东西,所以秦枭并不觉得是楚九辩给陆尧透过题。
他只是在震撼陆尧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解的同时,更加觉出楚九辩的特别来。
不为别的,只为楚九辩曾经言语间所描述的东西,比起陆尧这策论中所述,更加丰富,也更先进。
虽然楚九辩总说自己那些独到的想法和见解,都是在仙界见过的例子。
但楚九辩能将这些与大宁的国情相结合,为大宁制定出一条完美的发展路线,这一点,便是他最强大的地方。
秦枭将策论试卷交给洪福,让他转交给百里鸿。
百里鸿此前看过陆尧的会试考卷,当时就觉得这人写的太好了。
如今接到策论后,他忙就打算看。
但下方陆尧已经开始回答先生的问题,百里鸿便也顾不得看卷子,忙先竖着耳朵听陆尧准备说什么。
陆尧在写策论的时候就打好了腹稿,因为他知道楚九辩一定会叫他。
而他也必须要在今日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不仅是为了扬名,日后好入朝为官,也不止为了给这些权贵藩王以震慑,更为了叫自己的言论影响大宁千千万万的百姓。
所以他需要的不是委婉行事,而是要剑尖直指这些权贵藩王。
于是,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开口道:“大宁经济发展上下矛盾,学生以为这般情况乃田地赋税之故,更乃世家兼并土地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