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殿前问答(2/3)
没精力去思考其他,而是悄悄从袖间拿出一颗不知道什么的东西塞入唇间。
奇异的味道弥漫开,他闭上眼,缓缓吐了口气。
一炷香的时间过得说快也快,待到天际第一缕晨曦洒入大殿,一农学学子便上前半步,躬身道:“回陛下、回太傅大人,学生可以作答了。
”
静谧的大殿因此又有了声响。
楚九辩颔首:“请说。
”
那学子的确是做好了准备,开口时很流畅:“学生出身乡野,不懂什么大道理。
但学生知道,这大宁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大宁的百姓,都是民。
”
“而百姓脚下踩着的,心中念着的,可以饱腹的粮食能生长的地方,便是地。
”
这学子还有些紧张,说话的声音都微微有些抖,但他却越说越顺。
“民有高低,有好坏,这地也有好赖。
好的地......”
他到底还是熟悉土地,答题的重点便落在了“地”上,这一点很聪明。
他说得话都通俗易懂,虽然极力想要用一些文绉绉的词句,但说出来的话在这些权贵文人听来还是“糙”。
但他们却觉得心里有些沉甸甸,好似明白了什么,又好像抓不住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在后面十几位学子依次作答之后,更深刻了。
这些权贵们面色严肃,望着那十几位农科学子,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他们此前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庄稼汉。
无他,这些人遣词造句虽乱而糙,但说出来的话,都有着朴实易懂的道理。
而那些道理,他们这些人好似都没弄得太明白。
就比如最开始那位学子所言,“民有高低好坏,地也有好赖”,但地很好懂,人却不好懂。
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种植粮食,得到丰收。
人却不一定。
有权有势的人只会越来越有权有势,普通百姓再如何也很难跨越阶级。
最后,楚九辩看向一直没有开口发言的张二。
张二也适时上前一步,道:“回陛下,回大人。
学生觉得‘民’便是我,‘地’便是我的根。
”
楚九辩抬眉。
前头的学子们,回答的时候好似都有些受第一位学子的影响,说起来都更偏重于如何种地等等。
这对于农学学子来说,回答得其实并不偏题。
但张二这话,倒是此前并未出现过的,只是不知这位会试总排名第三的学子,会说些什么。
不知他是否领会了楚九辩此前几轮考试中,那些附加题所透露出的含义。
事实证明,张二领悟到了,且领悟得很到位。
他开口道:“学生家乡在岁安郡安长县张马村,祖祖辈辈的农民,扎根在地里,只求一个温饱便算满足。
只是在学生幼年时,父亲被当地豪绅邱老板所蒙骗......”
张二句句说的都是他自己,但如他最开始所说那般,他就是民,民就是他。
他说的是他自己,但说的,又何尝不是这大宁千万,与他一般挣扎求生的普通百姓?
他说地是他的根,可他的根却被人恶意砍断、霸占。
在场的几乎都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含义。
这张二不仅是在为他自己鸣不平,更是在为这世间所有困苦的百姓鸣不平,而这,正是楚九辩他们想要看到的。
他们想要借着百姓的口,开这个头,重新丈量分配土地。
而土地,不仅是百姓的根,也是所有权贵豪绅的根基之一。
若是这“根”还给了百姓,那权贵豪绅便会大伤元气。
然而他们却发现自己好像没办法拒绝这个趋势,因为这是民心所向。
今日殿试之上的这番言论传播出去,百姓们就会空前一致地团结起来,只为了拿回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这一刻,这些权贵们也终于确认了此前心里抓不住的感觉是什么,那是一个本该深刻在脑海中的常识——
莫要小看百姓。
所谓民心,他们此前只是嘴上说着念着,但却只是更加注重名声,试图以此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控制那些百姓去攻讦自己的政敌。
而现在,他们终于清楚地理解了先人所言的“民心所向”是什么意思。
百姓,亦可以有思想,有追求,有爱有恨,他们都是和他们这些权贵一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奋起。
众人看向楚九辩的眼神愈发深沉复杂,隐隐还有些敬畏。
这便是神明的思想,他从未将“打击世家”的念头强加给百姓,只是一步步引导着他们主动想明白,谁是他们的敌人。
兵部尚书陆有为垂下眼,双拳紧握,心中隐隐的急迫感越发强烈。
他觉得,是时候该做些什么了。
与他想法一致的人还有许多,比如那坐在最前头的几位藩王。
湖广王和东江王脸色沉肃。
他们与这些世家权贵的不同,便在于他们掌管着封地,知道百姓的力量有多强大。
可现在他们看明白了,如今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隐隐拔高,今日殿试之上的事传出去后,百姓们会更加推崇和信任朝廷。
这对他们这些藩王可实在不利。
不能再任由朝廷笼络民心了,这般发展下去,他们就真的没有机会再染指那至高无上的帝位。
甚至就连他们现在脚下的藩王之位,也会保不住。
楚九辩和秦枭可不像是大度的人,他们不可能容忍藩王继续存在,定会想办法对他们出手。
既如此,他们也该快些谋划起来才是。
当然除了这些人外,刑部尚书邱衡的脸色却更难看一些。
张二所说的那个“邱老板”,与他同出一宗,虽早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其实仍在九族之内。
对方所做的事,虽牵扯不上京城邱家,但若是楚九辩和秦枭借此发挥,他们邱家就会是第一个出头鸟!
被杀鸡儆猴的那一个!
本来邱家此前就已经失去了漕运的管理权,现在若是再被这件事连累,失去些别的......
邱衡眉心紧蹙。
不能再等,必须要提前做好与楚九辩他们撕破脸的准备了。
张二说完了自己的事,躬身一揖道:“学生作答完毕。
”
楚九辩的视线扫过在场众人难看的脸色,唇角却微微上扬,道:“很好。
”
农学学子们坐回去后,女红和女医那边的学子便也都交上了作品,小祥子和小玉子将这些作品放在托盘上,先拿去给楚九辩和秦枭看。
秦枭行至楚九辩身侧,二人都没商量,就心中有数,选好了大概名次后排列好顺序。
最后再由洪福将列好顺序的托盘,拿给上面的百里鸿,由他最后定夺名次。
之后工学和算学的学子也都作答完毕,也都排好了名次。
楚九辩拿到工学学子的设计图后,多看了严瑞一眼。
让他们改造现有的犁,这小孩竟然设计出了曲辕犁,这天赋实在高超。
难怪此前他与司途昭垚来往密切,看来是真的很有共同话题。
而后便是刑狱科目的学子。
这些学子们家境都不错,也都是读过书的。
其中最亮眼的便是一个名为顾方的中年男子,此人身形瘦高,留着胡须,面容清隽秀气,一瞧便是文人模样。
但他一双眼却格外黑亮,看人的时候便极有压力。
楚九辩记得此人是川西郡人,是平西王百里征封地上一个书香世家的嫡二子。
他上有兄长,下有胞弟,却是最受宠爱的一个。
这次科举,家中人都劝他去百里征手下为官,这样对家族也是好事,但这人就偏要去京城,要堂堂正正靠自己的本事当官,为百姓做事。
家中人拦不住他,只能给他配备了一群护卫。
当时入京的时候,这人也引起了不少轰动来着。
而对方的答卷,也的确很和楚九辩和秦枭的意。
乱世用重典,如今虽不是乱世,但宵小在道,权贵横行,必须用最严苛的法度,才能让这些人安分下来。
其他学子的答卷中,面对如何处理曼陀罗案的两人,倒是都没有异议,觉得秦枭直接将人砍杀了是对的。
不过这是因为已经有了正确答案,所以为了不得罪秦枭,学子们只能这么写,但或许他们中也有人觉得这般有些过了。
而面对如何处理贪官污吏的事,其他学子们回答得都很保守。
独独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好说话的顾方,得出的结论是“法不容情,贪官污吏都该杀”。
秦枭看向众学子,问道:“顾清直何在?”
顾方闻言起身。
他的位置在倒是第三排,站起身后遥遥朝前方作揖:“学生在。
”
秦枭拿着他的试卷,问道:“本王看你写了法不容情四个字,若是你家中人也犯了死罪,该当如何?”
顾方道:“秉公处理。
”
随后他又道:“不过学子定会约束好家中人,不叫他们惹事生非。
”
他神态肃穆,完全不像是随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