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邦斩蛇起义,沛县聚众称沛公(3/3)
邦一身。
白蛇的身体在地上剧烈地扭动起来,撞得旁边的灌木噼啪作响,尘土飞扬,片刻后便不再动弹,渐渐失去了气息。
众人见状,先是愣了片刻,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走上前,对刘邦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敬佩:“亭长神威!这般巨蛇,我等连看都不敢看,您却能一剑将其斩杀,真乃天人也!我等佩服!”刘邦收起佩剑,甩了甩剑上的血迹,哈哈一笑,心中的豪气更盛,对众人道:“此乃天意相助!看来我等反秦之事,必能成功!”此后,刘邦带着众人藏匿于芒砀山深处,凭借山险与官府周旋。
他派人下山联络沛县的旧识,告知自己的处境;又带领众人在山中开垦土地,种植玉米、土豆等粮食;还收留了许多不堪秦律压迫、逃入山中的百姓。
久而久之,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队伍渐渐壮大到数百人,芒砀山也成了刘邦的第一个根据地,为日后的起义奠定了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消息,像一阵狂风般席卷了关东大地,短短数日便传到了沛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饱受秦律压迫的百姓,让他们看到了反抗的希望,人人热血沸腾,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起义之事。
沛县县令得知消息后,整日惶恐不安,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沛县兵力薄弱,只有几十名衙役,且大多年老体弱,根本无法抵挡起义军的进攻。
一旦起义军攻来,自己必死无疑。
他连夜召集萧何、曹参商议对策,脸色惨白如纸,声音颤抖地说:“如、如今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各路义军势如破竹,沛县危在旦夕,二位可有良策能保全沛县,保全我性命?”萧何早已通过下山联络的人,得知刘邦在芒砀山聚众数百,且队伍纪律严明,深得民心,便趁机进言:“大人,如今天下大乱,百姓皆怨秦久矣,若能顺应民心,召集流亡之人,拥立一位本地豪杰为首,响应起义,不仅能保全沛县,还能趁机成就一番功业。
刘邦在芒砀山聚众数百,且他在沛县深得民心,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对他敬重有加。
若能请他回来主持大局,百姓定会踊跃响应,此事必成!”县令闻言,心中一动——刘邦虽有威望,但终究是自己的下属,此前还曾是自己任命的亭长。
若能借助他的力量稳定局势,击退可能到来的义军,自己依旧是沛县的掌权者,甚至能借着起义的势头向上爬。
他当即应允,拍板道:“就依萧吏掾之言!速派人与刘邦联络,请他回来!”考虑到樊哙与刘邦关系最为亲近,且为人可靠,县令便派樊哙前往芒砀山,邀请刘邦返回沛县。
樊哙领命后,快马加鞭赶往芒砀山,一路翻山越岭,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抵达了刘邦的营地。
见到刘邦后,樊哙将沛县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包括县令的担忧、萧何的提议以及邀请他回去主持大局的事情。
刘邦得知县令要请自己回去,心中大喜——他在芒砀山虽有立足之地,但终究是山中,物资匮乏,难以大规模扩充势力。
若能返回沛县,借助家乡的人力、物力、财力,必能快速壮大队伍,实现反秦的大业。
他当即下令,让手下的人整理行装,带上山中储存的粮食和兵器,随自己返回沛县。
次日清晨,刘邦率领数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沛县进发。
可当刘邦率领队伍抵达沛县城下时,县令却突然反悔了——他站在城楼上,远远望见刘邦的队伍虽然衣衫简陋,却个个精神抖擞,手持棍棒、刀剑,队列整齐,气势汹汹,心中顿时生出强烈的忌惮:刘邦如此有威望,手下又有这么多勇猛的壮士,若让他进城,自己恐怕会被架空,甚至性命难保。
“快!紧闭城门!命衙役们上城防守!”县令急忙下令,又对身边的亲信咬牙道:“萧何、曹参与刘邦勾结,意图谋反,速去将他们二人抓来处死,以绝后患!”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很快传到了萧何、曹参耳中。
二人吓得魂飞魄散,深知县令心狠手辣,一旦被抓住,必是碎尸万段的下场。
他们不敢耽搁,连夜找到城中一位擅长攀爬的工匠,以“检查城墙破损情况”为由,借故登上城墙。
趁着夜色的掩护,他们用绳索绑住自己的腰,从城墙下悄悄滑出城外,一路狂奔,投奔刘邦而去。
刘邦见萧何、曹参狼狈地逃了出来,又得知县令反悔的缘由,心中大怒,骂道:“这狗官,出尔反尔,若不除之,必成大患!”愤怒过后,他冷静下来,当即想出一计。
刘邦取来笔墨,在一块白布上写下一封书信,信中历数秦王朝的暴政——苛捐杂税、繁重徭役、残酷刑罚,以及沛县县令的贪婪无能、欺压百姓的种种恶行,劝说沛县子弟顺应民心,响应起义,杀死县令,迎接自己进城,共图反秦大业。
随后,刘邦找来一名擅长射箭的壮士,将书信紧紧绑在箭杆上,拉开长弓,猛地射进城内。
书信恰好落在县衙门前的广场上,早起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一名识字的秀才捡起书信,高声念了起来。
念到秦廷暴政与县令恶行时,众人无不义愤填膺,骂声连连。
城中百姓本就对县令的苛政不满,如今又得知县令要勾结秦吏镇压起义,更是怒火中烧。
几名年轻的壮士率先拿起手中的锄头、扁担,冲向县衙,高喊着“杀死狗官”“响应起义”的口号。
其余百姓纷纷响应,一时间,县衙内外人声鼎沸,百姓们如同潮水般涌来。
衙役们见状,深知县令不得人心,自己若顽抗,必遭百姓唾弃,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百姓们冲进县衙,将躲藏在后堂的县令拖了出来,乱棍打死。
随后,百姓们打开城门,高举着写有“反秦”“刘邦”的旗帜,欢呼着迎接刘邦进城。
刘邦率领队伍进入沛县后,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拿着鲜花撒在队伍前方,老人们则端出茶水、点心,塞给将士们。
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连忙召集沛县的官吏、乡绅和豪杰,齐聚县衙大堂,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刚一落座,萧何便率先开口,语气恳切:“季兄,如今你已深得民心,且手握数百兵马,威望无人能及。
当称王以号令天下,顺应起义之势,如此才能吸引更多英雄豪杰前来投奔!”曹参也附和道:“萧兄所言极是!如今陈胜已称王,各路豪杰纷纷起事,季兄若称王,必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我等愿辅佐季兄成就大业,共灭暴秦!”樊哙更是拍着桌子大喊:“对!季兄就该称王!谁敢不服,我樊哙第一个收拾他!”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目光都集中在刘邦身上。
刘邦却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眉头微蹙,沉吟片刻道:“诸位兄弟的心意,我心领了。
但如今天下未定,陈胜已在陈县称王,若我此时也称王,恐会引起其他起义军的猜忌,甚至遭到秦军的重点围剿,引祸上身。
沛县虽小,却是我们的根基,不可冒失。
不如暂称‘沛公’,以沛县为根基,收拢人心,扩充势力,待兵强马壮,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众人闻言,无不佩服刘邦的深谋远虑,纷纷拱手道:“沛公深谋远虑,我等不及!愿听沛公号令!”随后,刘邦在沛县县衙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正式自称为沛公。
他任命萧何为丞,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掌管粮草;任命曹参为中涓,掌管军队内务、训练士兵;任命樊哙、夏侯婴为将,分别统领兵马,负责防守与征讨。
消息传出后,沛县及周边丰邑、薛县等乡县的百姓,纷纷带着粮食、兵器前来投奔,短短数日,刘邦便召集了沛县子弟二三千人,组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义军。
此后,刘邦率领这支队伍,先后攻克了丰邑、薛县等地,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队伍进一步壮大,士兵们的士气也愈发高昂。
从此,刘邦正式踏上了反秦争霸的征程,而这支从沛县走出的义军,也成了日后推翻秦王朝、建立大汉王朝的核心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楚汉争霸演义请大家收藏:()楚汉争霸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