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苏晓雯的共情发现(2/3)
宿’...这些暗示精准地触动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情结。
对手没有创造新的恐惧,而是放大了已有的矛盾,直到这种矛盾变得无法抗拒。
”
赵思妍轻声说:“就像催眠师引导对象一样,不是强行植入想法,而是放大已有的倾向。
”
“正是如此。
”苏晓雯点头,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再看李梦博士,那位女科学家。
同事们说她是个极端谨慎的人,从不冒险。
但她的导师透露,李梦年轻时曾因过于谨慎而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这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
苏晓雯指向那个分子结构模型和底座上的刻字“探索未知,哪怕付出代价”:“这暗示直接击中了她内心的遗憾和对冒险的矛盾心理。
对手引导她突破自我的界限,直到...她突破了安全的界限。
”
林宸若有所思:“所以对手不是在创造新东西,而是在利用已有的心理创伤和矛盾。
”
“更精确地说,是在利用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执念和未解决的冲突。
”苏晓雯走到白板前,继续分析第四位受害者刘伟医生。
“刘医生以精准和冷静着称,是医院最好的外科医生之一。
但他的同事提到,刘伟最近在处理一系列复杂病例时,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担心会做出错误决定。
”
苏晓雯拿起那张来自“心灵灯塔”的贺卡:“‘愿你的选择如手术刀般精准’。
这看似是祝福,实则强化了他对‘精准’的执念和对‘错误’的恐惧。
当他收到那条关于‘车内小憩的安全性’的建议时,可能正处于极度疲惫和自我怀疑的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低沉:“暗示在最脆弱的时刻击中了最脆弱的心理节点。
”
最后,她分析最新的受害者陈磊:“那位建筑师以大胆创新的设计闻名,但他的助手透露,陈磊最近正在经历创作瓶颈,担心自己已经‘江郎才尽’,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
”
苏晓雯指向那本书中的折页和雕塑上的文字:“‘高空’、‘坠落’、‘边缘体验’、‘超越极限’...所有这些暗示都在强化一个信息:只有突破极限,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对于正在质疑自己能力的创作者来说,这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
会议室里久久无人说话。
苏晓雯的分析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这些死亡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大门。
林宸首先打破沉默:“晓雯,你提供了我们一直缺少的关键视角。
技术分析能告诉我们‘如何’,但你的共情理解告诉我们‘为什么’——为什么这些暗示偏偏对这些人有效。
”
赵思妍点头赞同:“这意味着对手不仅精通心理学,还极其擅长收集和分析目标的个人信息,找出那些深藏的心理弱点和矛盾。
”
苏晓雯却表情凝重:“还有更可怕的一点。
所有这些暗示都不是直接推动受害者走向死亡,而是引导他们走向自我突破和超越。
死亡只是这种‘超越’的意外副产品。
”
林宸立即领会了这个洞察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受害者自己的认知中,他们可能不是在走向毁灭,而是在追求某种形式的突破和升华。
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挣扎和反抗——他们可能直到最后一刻都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
三人沉默了片刻,这个发现令人不寒而栗。
苏晓雯继续说:“我从论坛的内容中也感受到了类似的模式。
那些文章和建议表面上看都是在帮助人突破自我、克服局限、实现潜能。
但实质上,是在引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