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染料溯源(1/3)
天还没亮透,沈砚就带着玄墨出了染坊。
晨雾像团化不开的染料,把长安城的轮廓晕染得模糊不清,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沾湿了靴底,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像碾碎了满地的霜。
“去窑厂。
”沈砚低声对肩头的猫说。
玄墨的绿眼在雾里亮得惊人,尾尖的白毛沾着点露水,甩动时像颗跳动的银星。
昨晚染坊的异象让他彻夜难眠,尤其是那九条尾巴的影子,总在眼前晃来晃去,与祖父书房里《狐族秘闻》的插画重叠在一起。
赵猛带着三个捕快已在巷口等候,每人手里都提着灯笼,火光在雾中散成朦胧的光球。
“大人,按您的吩咐,带了撬棍和绳索。
”赵猛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他手里还捧着个布包,里面是从周显账册里找到的窑厂地图,边角处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像块嚼烂的麻布。
城郊的路比想象中难走,马车在泥泞里颠簸,车轮碾过枯枝发出“咔嚓”的脆响。
玄墨趴在车窗边,鼻子几乎贴在玻璃上,喉咙里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呼噜声,像是在辨认着什么气味。
沈砚掀开窗帘,看见远处的山坳里冒着淡淡的青烟,在晨雾中像条细长的尾巴,直指那片废弃的窑厂。
“就在前面。
”赵猛指着烟升起的方向,“去年冬天还有樵夫说看见过鬼火,说是窑工的冤魂在烧窑。
”他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握紧了腰间的刀,“咱们要不要先派个人探探路?”
沈砚摇头,指尖在车窗框上轻轻敲着,节奏与祖父勘察现场时的习惯一般无二。
“直接进去。
”他瞥见玄墨的耳朵突然竖起,尾尖的白毛绷得笔直,“玄墨察觉到东西了。
”
马车刚停在窑厂外,玄墨就像支黑箭般窜了出去,消失在断墙后的浓雾里。
沈砚跟着跳下车,脚刚落地就被股刺鼻的气味呛得皱眉——是硫磺混着烧焦的骨头味,还有点若有若无的胭脂红染料气息,与苏氏染坊旧址的粉末味道如出一辙。
窑厂的大门早已朽烂,只剩两根黑黢黢的木柱,上面还留着被烈火炙烤过的焦痕,像两只枯瘦的手伸向天空。
往里走是片空旷的场地,散落着半截的砖窑,窑口积着厚厚的灰,风一吹就扬起细小的烟尘,迷得人睁不开眼。
“大人,这边有动静。
”赵猛的声音从左侧传来。
他举着灯笼站在座半塌的窑房前,门口的泥地上有串新鲜的脚印,鞋印边缘沾着暗红的粉末,在灯笼下泛着微光——与染缸里的骨粉颜色完全相同。
玄墨正蹲在窑房门槛上,对着里面低吼,绿眼在黑暗中像两团跳动的鬼火。
沈砚举着灯笼走进去,霉味扑面而来,混杂着浓重的血腥味,墙角堆着些破旧的麻袋,麻袋口露出点白森森的东西,细看竟是段指骨,指节处还沾着靛蓝的染料。
“是织工的骨头。
”沈砚的喉结动了动,用撬棍拨开麻袋,里面的骨头堆得像座小山,大小不一,显然来自不同的人。
骨头缝隙里卡着些丝线,在光线下泛着银光,与血色绸缎的丝线质地相同,只是更粗糙些,像是未完成的半成品。
赵猛突然“哇”地一声吐了出来,扶住窑壁的手不停颤抖。
“这……这是人骨啊……”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周显这狗东西,竟然把人……”后面的话被浓重的血腥味呛了回去。
沈砚没理会他,目光落在窑房深处的石臼上。
那石臼比在染坊看到的大得多,内壁刻满了狐纹,纹路里嵌着暗红的粉末,用手指捻起一点,触感细腻如脂,在光线下能看见极细的闪光——正是苏轻晚化验出的骨粉与矿物染料的混合物。
“就是这个。
”沈砚用灯笼照着石臼底部,发现刻着个极小的“王”字,笔画刻得很深,像是用刀尖反复划出来的,“王瑾来过这里。
”他想起玄墨画的烧痕,戴银面具的人就站在类似的石臼旁。
玄墨突然跳上石臼边缘,用爪子扒拉着里面的粉末,露出块嵌在底部的青铜碎片。
沈砚捡起来一看,是块令牌的残片,上面的狐狸眼宝石已经脱落,只剩下半个“禁”字,与从周显尸体里找到的令牌材质相同。
“是禁军的令牌。
”沈砚将碎片收好,指尖沾着的粉末突然发烫,像握着块烧红的烙铁。
他想起昨晚绸缎上的影像,苏文渊就是被戴着禁军令牌的人袭击的,“王瑾用禁军处理掉了织工,再让周显把骨头磨成染料。
”
窑房外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声响,紧接着是玄墨尖锐的嚎叫。
沈砚冲出窑房,看见三个穿黑衣的人正围殴那只黑猫,为首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