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织工冤案(1/3)
大理寺的晨雾比别处更浓,青灰色的砖墙在雾中像浸了水的宣纸,晕得轮廓都发虚。
沈砚站在档案室门口时,指尖还残留着祖宅槐树叶的凉意,怀里那枚摔裂的玉佩贴着心口,鸽血红宝石随着脚步轻轻发烫,像祖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
“沈少卿怎么亲自来了?”守档的老吏从藤椅上起身,青布袍上落着层细碎的灰,袖口磨出的毛边沾着点墨渍。
他眯着眼睛打量沈砚身后的苏轻晚,月白袍角扫过积灰的门槛,带起的烟尘里,玄墨绿幽幽的眼睛突然亮起——老吏腰间的钥匙串上,挂着枚狐尾草形状的铜坠。
“查二十年前东宫织工失踪案。
”沈砚的声音压得很低,左眉骨的刀疤在雾中泛着淡红,“卷宗编号应该是‘东宫案?织字七三’。
”他记得祖父日记里提过这个编号,墨迹旁画着个小小的狐爪印,当时只当是随手涂鸦。
老吏的手抖了下,铜坠撞击钥匙的“叮当”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那案子……不是早就结了吗?”他往档案室深处瞥了眼,第三排架子的灰尘明显比别处薄,像是常有人翻动,“记录是‘畏罪潜逃’,李大人亲自批的。
”
苏轻晚突然指着老吏的铜坠:“这是苏氏染坊的工牌坠子。
”她父亲的医案里夹着个一模一样的,只是更旧些,边缘刻着个“苏”字,“您认识苏文渊?”
老吏的脸色瞬间褪尽血色,钥匙串“哐当”掉在地上。
玄墨闪电般窜过去,爪子按住其中把铜匙,匙柄刻着的狐狸纹与百工司腰牌上的分毫不差。
“别……别说了。
”他捡起钥匙的手不停颤抖,“进档案室说,这里隔墙有耳。
”
档案室的霉味比染坊更重,阳光透过高窗斜斜切进来,在卷宗上投下光柱,无数尘埃在光里翻滚,像未散尽的冤魂。
老吏爬上梯子翻找时,沈砚注意到第三排架子的角落有个空当,积灰的形状正好能容下本卷宗,旁边的木牌刻着“东宫案?织字七三”,却被人用墨涂过,隐约能看见底下的“销毁”二字。
“找到了。
”老吏抱着个牛皮纸卷宗下来,封皮上的火漆已经开裂,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
玄墨突然跳上桌子,爪子按住卷宗上的“畏罪潜逃”四字,绿眼里的光映得字迹发绿——那墨迹与周显账本上的加密数字用的是同一种墨,里面混着靛蓝染料。
沈砚戴上手套翻开卷宗,第一页是织工名单,二十个名字按姓氏排列,“苏文渊”三个字被红笔圈住,旁边批注着“首犯”。
他掏出从窑厂找到的名单对照,每个名字都丝毫不差,连笔画间的墨点都完全吻合,只是卷宗上的“苏文渊”被人用刀划了个叉,纸页背面透出暗红的印记,像未干的血。
“这不是巧合。
”苏轻晚的指尖抚过名单末尾的“周显”二字,字迹比其他名字更潦草,墨色也浅些,像是后来添上去的,“有人故意伪造了这份名单。
”她想起父亲医案里的织工病情记录,每个名字旁都画着健康的脉象,绝不可能“畏罪潜逃”。
卷宗里夹着份“供词”,说是织工们偷了东宫的云锦,连夜逃去了西域。
沈砚对着光举起纸页,发现背面有淡淡的压痕,用铅笔拓印后,浮现出的字迹让两人同时屏住呼吸——“王瑾逼吾等染布,不从则杀之”,笔迹正是苏文渊的,被供词死死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