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2/3)
ef=/biji/274>北梦琐言》)
荆州节度使成汭统领蔡州军,戍守在江陵,被江陵节度使张璝所谋害,就抛弃了自己的大本营,朝着秭旧奔去。
一天夜里被一条巨蛇缠住了身子,几乎送了命。
就说:“假如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死是活全听你的。
”一会儿,蛇也走开了。
这以后招集会合人口,训练士兵,转移地方镇守渚宫,接着又受到朝廷的承认,安抚残余部队,振奋精神进行治理。
第一年,居民只有一十七家,到后来人口达到一万户。
为朝廷尽力,遵奉国家,沟通商业从事农耕生产,很有值得称道的。
朝廷称为北韩南郭。
(韩就是华州韩建。
成汭最初姓郭,后来才回复本姓氏。
)
孙光宪
孙光宪曾行次敍谷,宿于神山,见岭上板屋中,以木根为巨虺,前列香灯。
因诘店叟:“彼何神也?”叟曰:“光化中,杨守亮镇褒日,有一蛇横此岭路,高七八尺,莫知其首尾,四面小蛇翼之无数。
每一拖身,即林木摧折,殆旬半方过尽,阻绝行旅。
因聚草焚燎路隅,虑其遗毒,然后方行。
”明年,杨伏诛。
(出《北梦琐言》)
孙光宪曾经路过敍谷,住在神山,看见山岭上的木屋中,用树根雕成一条大蛇,前面排列着香和灯火。
因而询问开店的老人说:“那是什么神?”老人说:“光化年间,杨守亮镇守褒地的时候,有一条蛇横在这山岭的路上,高有七八尺,不知道它从头到尾有多长,四面有无数小蛇簇拥着大蛇,每挪动一下蛇身,林中的树林就被压断一些,大约过了十五天才过完,阻挡隔断了旅行的人。
接着聚些干草烧燎一下路面和角落,担心有蛇留下的毒气。
然后才开始通行。
”第二年,杨守亮被诛杀。
朱汉宾
梁贞明中,朱汉宾镇安禄之初,忽一日,曙色才辨,有大蛇见于城之西南。
首枕大城,尾拖于壕南岸土地庙中,其魁可大如五斗器,双目如电,呀巨吻,以瞰于城。
其身不翅百尺,粗可数围,跨于羊马之堞,兼壕池之上。
其余尚蟠于庙垣之内。
有宿城军校,卒然遇之,大呼一声,失魂而逝。
一州恼惧,莫知其由。
来年,淮寇非时而至,围城攻讨,数日不破而返。
岂神祇之先告欤?(出《玉堂闲话》)
五代梁贞明年间,朱汉宾镇守安禄的初期,忽然有一天,天刚露出一点曙色时,有条大蛇出现在城的西南方。
蛇头枕在大城上,尾巴拖在城壕南岸的土地庙里,它的头大得象能盛五斗米的器具,双目象闪电一样,张开巨口,向城里看。
蛇的身上没长翅,长有一百尺,有几围那么粗,横架在羊马城堞和城壕上,其余部分还盘踞在庙墙之内。
有个住在城里的士兵,突然遇上了蛇,吓得大叫一声,丧魂落魄就死去了,一州人都很害怕,不知道蛇的来由。
第二年,淮地的盗匪突然到了城下,把城围起来攻打,打了几天没有攻破城,就回去了。
难道是这神预先发出的警告吗?
牛存节
梁牛存节镇郓州,于子城西南角大兴一第。
因板筑穿地,得蛇一穴,大小无数。
存节命杀之,载于野外,十数车载之方尽。
时有人云:“此蛇薮也。
”是岁,存节疽背而薨。
(出《玉堂闲话》)
梁代牛存节镇守郓州,在小城的西南角兴建一座大府第。
因为用板筑法修墙,穿透了地面,底下是个蛇洞,洞里有无数的大蛇小蛇。
牛存节命令把蛇全杀死,运到野外去,用十几辆车才装运完毕。
当时有人说:“这是蛇的聚居的地方。
”这一年,牛存节背上生了个疽疮,接着死了。
水清池
太原属邑有水清池,本府祈祷雨泽及投龙之所也。
后唐庄宗未(“未”原作“末”,据明抄本改。
)过河南时,(“时”原作猎。
据明抄本改。
)就郡(“就郡”原作“射都”,据明抄本改。
)捕猎,就池卓帐,为憩宿之所。
忽见巨蛇数头自洞穴中出,皆入池中。
良久,有一蛇红白色,遥见可围四尺以来,其长称是。
猎卒齐彀弩连发,射之而毙。
四山火光。
池中鱼鳖咸死,浮在水上。
猎夫辈共刲剥食之,其肉甚美。
庄宗寻知之,于时谄事者,以为克梁之兆,有五台僧曰:“吾王宜速过河决战,将来梁祚,其能久乎?”此亦断白蛇之类也。
(出《北梦琐言》)
太原的属城有个水清池,是本府祈祷求雨,投拜龙神的地方。
后来唐庄宗还未打过河南时,在离郡不远处打猎,在水清池边上架立帐篷,作为休息睡觉的地方。
忽然就见有几条大蛇从洞穴中爬出来,都进水清池里去了。
呆了很长时间,又有一条长着红白颜色的大蛇,远远地看粗有四尺左右,长度与粗细很相称。
打猎的兵卒们一起连发弓箭,把大蛇射死了。
城四面的山出现火光,水清池里的鱼鳖也全死了,浮在水面上。
猎卒们就一起动手割肉剥皮吃蛇,蛇肉味道很美。
庄宗不久也知道了这件事。
当时有献媚讨好的人,认为这是打败梁国的预兆。
有个五台山僧人说:“大王您应该快些过河与梁国决战。
将来的梁国强大起来,还能打败吗?”这也是汉高祖斩白蛇一类的事啊。
王思同
后唐少帝朝,清泰王起于岐阳,朝廷诏西京留守王思同统禁旅征之。
王师西出之后,寻闻劘垒,雍京僚属日登西楼,望其捷书。
忽一日,官僚凭槛西向,见羊马城上有二大蛇,东西以首相向,为从者辈遥掷弹丸以警之。
于时一人掷中东蛇之脑,蜿蜒然堕于墙下,挺然不动。
使人视之,已卒矣。
其西蛇徐徐入于穴巢之间。
识者窃议之曰:“潞王乙巳生,统帅王公亦乙巳生,俱为蛇相,今东蛇中脑而卒,岂非王师不利乎?”未逾旬日,群帅叛归潞王,思同腹心都将王彦晖已下,并投岐城纳欵。
同单马而遁,竟没于王事焉。
蛇亡之兆,得不明乎?(出《王氏见闻》)
后唐少帝主持朝政的时候,清泰王在岐阳起兵反叛。
朝廷下命令让西京留守王思同统帅皇上的亲兵去征伐他。
王师西征之后,不久就听说已经逼近叛军的营垒。
留守京城的官僚们,天天登上西城门楼,盼望王思同的捷报。
忽然有一天,官僚们扶着槛栏向西看,只见羊马城上有两条大蛇,一东一西,蛇头相对着,随从人员扔弹丸给予警告。
当时有一个人打中了东面那条蛇的脑袋,蛇就扭动着身子掉到羊马墙下,挺直着身子一动不动。
派人去看那蛇,已经死了。
西面那条蛇却慢慢地进入洞穴空隙之间。
有明白的人私下议论说:“潞王是乙巳年出生,统帅王思同公也是乙巳年出生,都是蛇的象征,现在东面的蛇被打中脑袋死了,难道不是对王师不利吗?”还没过十天,王师方面的大批将军都背叛朝廷归顺了潞王。
王思同的心腹将领王彦晖及其手下的人,一起投降到岐阳城里去,王思同单人一骑逃走,最后竟死在朝廷的事业上。
死蛇的兆头,能不明白吗?
徐坦
清泰末,有徐坦应进士举,下第,南游渚宫,因之峡州,寻访故旧,旅次富堆山下。
有古店,是夜憩琴书讫,忽见一樵夫形貌枯瘠,似有哀惨之容。
坦遂诘其由,樵夫濡瞍而答曰:“某比是此山居人,姓李名孤竹。
有妻先遘沈疴,历年不愈。
昨因入山采木,经再宿未返,其妻身形忽变,恐人惊悸,谓邻母曰:‘我之身已变矣,请为报夫知之。
’及归语曰:‘我已弗堪也,唯尸在焉,请君托邻人舁我,置在山口为幸。
’如其言,迁至于彼。
逡巡,忽闻如大风雨声,众人皆惧之。
又言曰:‘至时速回,慎勿返顾。
’遂叙诀别之恨。
俄见群山中,有大蛇无数,竞凑其妻。
妻遂下床,伸而复曲,化为一蟒,与群蛇相接而去。
仍于大石上捽其首,迸碎在地。
”至今有蛇种李氏在焉。
(出《玉堂闲话》)
后唐末帝清泰年间末期,有个徐坦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了,向南到江陵去游玩,接着到峡州,寻访老朋友。
旅行途中暂时住在富堆山下的一个古老客店,这天晓上刚刚弹完琴写字,忽然看见一个形象枯瘦的樵夫,脸色愁苦象是有悲惨的事情。
徐坦于是询问事情的原由。
樵夫的眼里流着泪说,“我就居住在这个山里,姓李名叫孤竹,有个妻子先前得了重病,一年多了也不好。
昨天我因为进山砍树,过了两晚没回家,妻子的身形忽然发生变化,害怕惊吓了别人,对邻居家的大娘说:‘我的身子已经变化了,请替我告诉丈夫。
’等我回家,又对我说:‘我已经不能忍受了,只有尸体还在,请你托邻居家的人抬着我,放在山口处,就是我的幸运事。
’照她说的做了,把她送到山口,不多一会,忽然就象是听见大风雨的声音,众人都很害怕。
她又说:‘到时候赶快回去,千万不要回头看。
’于是互相叙说永别的遗憾。
不久就见群山之中,有无数条大蛇,争着凑到妻子的旁边。
妻子就下了床,伸开身子又一弯曲,变成了一条大蟒蛇,与群蛇会合在一起走开了。
还在一块大石头上碰头,人的头骨迸碎了掉在地上。
”到现在还有蛇种李氏的传说。
张氏
王蜀时,杜判官妻张氏,士流之子。
与杜齐体数十年,诞育一子,寿过六旬而殂殁。
洎殡于家,累旬后,方窆于外,启攒之际,觉其秘器摇动,谓其还魂。
剖而视之,见化作大蛇,蟠蜿屈曲,骨肉奔散,俄顷,徐徐入林莽而去。
王氏在蜀地称帝时,有一个杜判官的妻子,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和杜判官结婚几十年,生育了一个儿子,过了六十岁死了。
等到在家里收殓好,几十天以后才下葬在野外。
启动棺材的时候,就觉得棺材在摇动,以为是张氏还魂了,打开一看,只见张氏变成了一条大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