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1/3)
卷第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水族为人)
邓元佐姚氏宋氏史氏女渔人
人化水族
黄氏母宋士宗母宣骞母江州人独角薛伟
水族为人
邓元佐
邓元佐者,颍川人也,游学于吴。
好寻山水,凡有胜境,无不历览。
因谒长(“长”下原有“者”字,据明抄本删。
)城宰,延挹托旧,畅饮而别。
将抵姑苏,误入一径,其险阻纡曲,凡十数里,莫逢人舍,但见蓬蒿而已。
时日色已暝,元佐引领前望,忽见灯火,意有人家,乃寻而投之。
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许。
元佐乃投之曰:“余今晚至长城访别,乘醉而归,误入此道,今已侵夜,更向前道,虑为恶兽所损,幸娘子见容一宵,岂敢忘德?”女曰:“大人不在,当奈何?况又家贫,无好茵席祗侍,君子不弃,即闻命矣。
”元佐馁,因舍焉。
女乃严一土塌,上布软草,坐定,女子设食。
元佐馁而食之,极美。
女子乃就元佐而寝。
元佐至明,忽觉其身卧在田中,傍有一螺,大如升子。
元佐思夜来所餐之物,意甚不安,乃呕吐,视之,尽青泥也。
元佐叹咤良久,不损其螺。
元佐自此栖心于道门,永绝游历耳。
(出《集异记》)
邓元佐是颍川人,到吴地游学,喜好寻找山水,凡是有了特别美的风景,无不游历观赏。
他因而去拜见长城主宰,长城主宰以老朋友的名义宴请他,痛快地喝了一顿酒,就分手了。
快要到达姑苏时,他不小心走错了路,路很险峻崎岖,共有十几里长,也没碰上人家,只看见丛生的蒿草。
那时天色已经晚了,邓元佐伸长脖子朝前看,忽然看见了灯光,好象是有人家的样子,就寻路走向灯光,到了以后,看见一个狭窄的房子,里面只有一个女子,年龄大约二十多岁。
邓元佐就向女子说:“我今天晚上到长城去访问朋友后分手了,趁着喝醉酒往回走,不小心错走了这条路。
现在夜已经渐渐地深了,再往前走,怕被恶兽伤害,请娘子容许我住一宿,我不敢忘记你的恩情。
”女子说:“大人不在家,怎么办呢?何况我家很穷,也没有好席子给你使用,你要是不嫌弃,就请进来休息吧。
”邓元佐饿了,因而就住了下来。
女子就很快地堆了一个临时土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草。
坐下来以后,女子又安排吃的,邓元佐饿了就吃了,味道非常美。
那女子又留元佐住了一夜。
邓元佐到了天亮,忽然觉得自己的身子躺在田野里,旁边有一个大田螺,大小象一升那么大。
邓元佐一想晚上所吃的东西,心里觉得很不安,于是开始呕吐,看那吐出的东西,全是青色的泥。
邓元佐叹气诧异了很久,也没去损害那只田螺。
他从此专心学习道术,再也不出去游历了。
姚氏
东州静海军姚氏率其徒捕海鱼,以充岁贡。
时已将晚,而得鱼殊少,方忧之,忽网中获一人,黑色,举身长毛,拱手而立。
问之不应,海师曰:“此所谓海人,见必有灾,请杀之,以塞其咎。
”姚曰:“此神物也,杀之不祥。
”乃释而祝之曰:“尔能为我致群鱼,以免阙职之罪,信为神矣。
”毛人却行水上,数十步而没。
明日,鱼乃大获。
倍于常岁矣。
(出《稽神录》)
东州静海军的姚氏率领他的手下捕捉海鱼,用来充当每年向朝廷交的贡鱼。
这一天,时间已经晚了,可是捕的鱼却很少。
正在为此发愁的时候,忽然网里捉到一个人,黑色,全身长毛,拱着手站着,问他也不答应。
海师说:“这就是人们说的海人,看见他一定有灾难,请杀了他,来避免灾难。
”姚氏说:“这是神物,杀了他不吉祥。
”于是放了他并向他祈祷说:“你能替我赶来鱼群,以此免去我失职的罪过,我相信你就是神。
”毛人倒退着在水面上行走,走了几十步就沉没了,第二天,就捕获了很多鱼,是往年的一倍。
宋氏
江西军吏宋氏尝市木至星子,见水滨人物喧集,乃渔人得一大鼋。
鼋见宋屡顾,宋即以钱一千赎之,放于江中。
后数年,泊船龙沙,忽有一仆夫至,云元长史奉召。
宋恍然。
”“不知何长史也。
既往,欻至一府,官出迎。
与坐曰:“君尚相识耶!”宋思之,实未尝识。
又曰:“君亦记星子江中放鼋耶?”曰:“然,身即鼋也。
顷尝有罪,帝命谪为水族,见囚于渔人,微君之惠,已骨朽矣。
今已得为九江长,相召者,有以奉报。
君儿某者命当溺死,名籍在是。
后数日,鸣山神将朝庐山使者,行必以疾风雨,君儿当以此时死。
今有一人名姓正同,亦当溺死,但先期岁月间耳。
吾取以代之,君儿宜速登岸避匿,不然不免。
”宋陈谢而出,不觉已在舟次矣。
数日,果有风涛之害,死甚众,宋氏之子竟免。
(出《稽神录》)
江西军中官吏宋氏曾经到星子江去买木料,看见水边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吵嚷,原来是一个渔夫捉到一只大鼋。
鼋看见宋氏便多次回头望他,宋氏就用一千钱买下它,放到了江里。
又过了几年,宋氏坐的船停在龙沙,忽然有一个仆人来到,说是元长史请宋氏去,宋氏恍恍惚惚的,不知道是什么长史。
他随仆人去了以后,很快就到了一个府第,有个官吏出来迎接,和他一起坐下说:“你还认识我吗?”宋氏想了想,实在不曾相识。
那官吏又说:“你还记得星子江中放生的鼋吗?”宋氏回答说:“记得。
”官吏说:“我就是鼋,那时曾经有罪,玉帝把我贬成水中生物,被渔夫捉住。
不是你的恩惠,我的尸骨也已经腐烂了。
我现在已经当上了九江的总管,叫你来,是有件事情奉告你:你的儿子命中应当淹死,他的名字记在我这里的名册上。
几天以后,鸣山神准备去朝拜庐山使者,行走时一定带着疾风暴雨,你的儿子应当在这个时候淹死。
现在有一个人名姓与你儿子正好一样,也应当淹死,只不过比你的儿子早死一些日子罢了,我想拿他来代替。
你的儿子应当快些上岸躲藏好,不然就免不了淹死。
”宋氏说了感谢的话就出去了,不知不觉地已回到船上。
过了几天,果然发生了风涛之灾,死了很多人,宋氏之子竟然没有淹死。
史氏女
溧水五坛村人史氏女,因莳田倦,偃息树下。
见一物,鳞角爪距可畏,来据其上。
已而有娠,生一鲤鱼,养于盆中,数日益长,乃置投金濑中。
顷之,村人刈草,误断其尾,鱼即奋跃而去,风雨随之,入太湖而止。
家亦渐富,其后女卒,每寒食,其鱼辄从群鱼一至墓前。
至今,每闰年一至尔。
又渔人李黑獭恒张网于江,忽获一婴儿,可长三尺,网为乱涎所萦,浃旬不解。
有道士见之曰:“可取铁汁灌之。
”如其言,遂解。
视婴儿,口鼻眉发如画,而无目,口犹有酒气,众惧,复投于江。
(出《稽神录》)
溧水县五坛村史氏的女儿,因为莳弄庄稼累了,在树下休息。
她看见一个动物,其鳞角爪距很可怕,那动物扑过来压在她的身上。
不久,这女子有了身孕,后生下一条鲤鱼,养在盆里,几天时间长大了不少,就把它送到金濑河里去。
不久,有个村民割草,不小心砍断了它的尾巴,鲤鱼就奋力地跃出金濑河,而且有风和雨伴随着它。
直到它跳入太湖,那风雨才停止。
女子的家里渐渐地富起来,后来她死了,每到寒食节,那条鲤鱼就带领着一群鱼到女子的墓前来一次。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