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八十 蛮夷一(3/3)
红色的。
胡子全是黑色的,则是汉朝将领李陵和他的士兵的后代。
西屠人有风俗是喜欢把牙齿染成黑色。
又
突厥之先曰射摩。
舍利海有(“有”原作“神”,据明抄本改。
)神,在阿史得蜜西。
射摩有神异,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送出,经数十年。
后部落将大猎,至夜中,海神谓射摩曰:“明日猎时,尔上代所生之窟,当有金角白鹿出。
尔若射中此鹿,毕形与吾来往;或射不中,即缘绝矣。
”至明入围,果所生窟中,有白鹿金角起。
射摩遣其左右固其围,将跳出围,遂杀之。
射摩怒,遂手斩阿唲首领,仍誓之曰:“自此之后,须以(“以”字原缺,据明抄本补。
)人祭天。
(明抄本“天”作“纛”。
)常取阿唲。
”(明抄本“常取阿唲”四字作“如阿唲例。
”)即取部落子孙斩之以祭也。
至今突厥以人祭纛,(“纛”字原缺,据明抄本补。
)部落用之。
射摩既斩阿唲,至暮还。
海神女执射摩曰:“尔手斩人,血气腥秽,因缘绝矣!”(出《酉阳杂俎》)
突厥的祖先叫射摩。
舍利海有神仙,这个海在阿史得蜜以西。
射摩有神灵奇特的能力,海神的女儿每到黄昏,用白鹿迎接射摩入海中,到天明再送出,这样过了数十年。
后来部落将要大规模打猎,到了半夜,海神女儿对射摩说:“明天打猎时,你们祖先出生的洞窟中,会有金角白鹿跑出来。
你如果射中这只鹿,今后就仍能跟我来往;如果射不中,咱俩的缘分就结束了。
”到了天亮进入围猎时,果然在前代出生的洞中,有金角白鹿跑出来。
射摩就派他的手下人加强围猎,在鹿将要跳出围圈时,被手下的人杀了。
射摩大怒,便亲手斩了阿唲部的首领,并立誓说:“自此以后,凡用人祭天,都要由阿唲部出人!”就弄来一个阿唲部的子孙斩了祭天。
直到现在突厥人仍以人祭战旗,部落沿用了这个规定。
射摩斩了阿唲后,到晚上回去了,海神女儿抓住射摩说:“你亲手杀人,血气又腥又脏,咱俩的缘分从此断绝了!”
吐蕃
唐贞元中,王师大破吐蕃于青海。
临阵,杀吐蕃大兵马使乞藏遮,遮及诸者。
(明抄本“及”作“乃”,“者”作“酋”。
)或云,是尚结赞男女。
吐蕃乃收尸归营。
(“营”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
)有百余人,行哭随尸,威仪绝异。
使一人立尸旁代语,使一人问,“疮痛乎?”代语者曰:“痛。
”即膏药涂之。
又问曰:“食乎?”代者曰:“食。
”即为具食。
又问曰:“衣乎?”代者曰:“衣。
”即命裘衣之。
又问:“归乎?”代者曰:“归。
”即具舆马,载尸而去。
译语者传也。
若此异礼,必其国之贵臣也。
(出《咸通录》。
明抄本作出《咸通甸围录》。
)
唐代贞元年间,唐军在青海把吐蕃的军队打得大败,在战场上,杀死了吐蕃的大兵马使乞藏遮,有人说乞藏遮和其它死者是尚结赞的侍从。
于是吐蕃人收起了尸首回到了营房,有一百多人跟着尸首边走边哭,他们的丧祀仪式极奇特。
让一人站在尸体旁代死者说话,让另一人问:“伤处疼痛吗?”代替的人就说:“疼痛。
”然后把膏药涂在死者伤处。
又问:“吃饭吗?”代答的人说:“吃。
”又马上进上食物。
又问:“要穿衣服吗?”代答者又说:“穿。
”马上命人给穿上皮衣服。
又问:“要回去吗?”代答者又说:“回去。
”便马上准备好车马,把尸体装上车拉走。
这些情况都是翻译转述过来的,像这种奇特的礼仪,必须是吐蕃国中高贵的大臣才能享受。
西北荒
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
广一丈,深三丈,酒美如肉,清澄如镜。
有玉樽玉笾,取一樽,复生焉,与天同休,无干时。
石边有脯焉,味如獐脯。
饮此酒,人不生死。
此井间人,与天同生,虽男女不夫妇,故言不生死。
(出《神异记》)
西北边远的地方,有一种玉馈酒,是从酒泉流入的。
酒池宽有一丈,深有三丈,酒味纯美如肉,清澈透明像镜子。
酒池上有玉石酒杯和玉石的盘,盛出一杯酒,池里马上又生出一杯,酒池与上天寿命相同,没有干涸的时候。
石头旁边还有肉干儿,味道如同獐肉干儿。
喝了这种酒,人就不生不死。
这池子周围的人,也与天同寿,虽有男有女,但不结为夫妇,所以说不生不死。
鹤 民
西北海戌亥之地,(“地”字原缺,据陈校本补。
)有鹤民国。
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飞,每为海鹤所吞。
其人亦有君子小人。
如君子,性能机巧,每为鹤患。
常刻木(“木”原作“吐”,据明抄本改。
)为己状,或数百,聚于荒野水际,以为小人,吞之而有患。
凡百千度,后见真者过去,亦不能食。
人多在山涧溪岸之旁,穿穴为国,或三十步五十步为一国,如此不啻千万。
春夏则食路草实,秋冬食草根,值暑则裸形,遇寒则编细草为衣。
亦解服气。
(出《穷神秘苑》)
西北海戌亥那地方,有个鹤民国,人身高三寸,但日行千里,步履迅急如飞,却常被海鹤吞食。
他们当中也有君子和小人。
如果是君子,天性聪慧机变灵巧,每每因为防备海鹤这种祸患,而经常用木头刻成自身的样子,有时数量达到数百,把它们放置在荒郊野外的水边上。
海鹤以为是鹤民,就吞了下去,结果被木人卡死,海鹤就这样上当千百次,以后见到了真鹤民也不敢吞食了。
鹤民大多数都在山涧溪岸的旁边,凿洞建筑城池,有的三十步五十步就是一座城,像这样的城不止千万。
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就吃路上的草籽,秋天冬天就吃草根。
到了夏天就裸露着身体,遇到冬天就用小草编衣服穿,也懂得修炼气功的养生之法。
又
一说,四海之外,有鹄国焉。
男女皆长七寸,为人自然有礼,好经谕跪拜。
其人皆寿三百岁,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
虽畏海鹤,陈章与齐桓公言,鹄遇吞之,亦寿三百岁。
此人鹄中不死,而鹄亦一举千里。
陈章与齐桓公所言小人也。
(出《神异录》)
还有一种说法:四海的外面有个鹄国,男女都只有七寸高,为人泰然自如很有礼貌,喜欢经书,懂得跪拜之礼,那些人都能活三百岁,能走千里路,各种东西都不敢侵犯他们。
他们虽然害怕海鹤,但陈章与齐桓公说,如果鹄把他们吞到肚里去,也能活三百年,被吞下肚的人不死,而鹄也能一飞千里。
陈章与齐桓公所说的就是那种小人。
契丹
卢文进,幽州人也,至南,封范阳王。
尝云,陷契丹中,屡又绝塞射猎,以给军食。
正昼方猎,忽天色晦黑,众星粲然。
众皆惧,捕得蕃人问之。
至所谓笡却日也,此地以为常,寻当复矣。
顷之乃明,日犹午也。
又云,常于无定河,见人胸(“胸”原作“脑”,据明抄本改)骨一条,大如柱,长可七尺云。
(出《稽神录》)
卢文进是幽州人,到了南方,被封为范阳王。
他说,他曾落入契丹人手里,契丹人派他多次在极远的边塞打猎,以便供给军队食物。
有一次大白天正打猎,忽然天色昏黑,群星明亮,大家都非常害怕。
抓到一个蕃人询问,回答说:“这是日蚀,契丹人称为‘笡却日’,这地方已习以为常,稍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了。
”过了不一会果然明亮起来了,太阳还正在正午。
卢文进又说,曾在无定河那地方,看见一条人的胸骨,像柱子那样粗,大约有七尺长。
沃沮
毋丘俭遣王倾追高丽王官,(明抄本无“官”字,按《博物志》“官”作“宫”)尽沃沮东东界。
问其耆老,海东有人不。
耆老言。
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
上有人,言语不相晓。
其俗尝以七月,取童女沉海。
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
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人衣,其两袖长二丈。
(“丈”原作“尺”,据明抄本改。
)又得一破船,随浪出,在海岸边。
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得”原作“的”,据明抄本改。
)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
其地皆在沃沮东大海中。
(出《博物志》)
毋丘俭派王倾追高丽王官,追到沃沮(今朝鲜西北)东部的边境就停下了。
问那里的一位老人:“海东有人没有?”老人说,“国内的人曾经坐着船去捕鱼,遇到了大风,被吹了几十天,在东面碰到了一个海岛。
海岛上有人,但说话听不懂。
那地方有个习谷,要在七月弄来童女沉入海里。
”又说还有一个国家,也在海中,只有女的,没有男的。
又说,有人曾看到一件布衣服,从海水中浮上来,那衣服象中国人的衣服,但它的两只袖子却有二丈长。
又看到一只破船,随着海浪涌出,停在海岸边。
上有一个人,脖子上还有一张脸,这是被活捉的。
,与他交谈,但语言不通。
他也不吃东西,不久就死去了。
那些地方都在沃沮东面的大海当中。
僬侥
李章武有人腊三寸余,头髀肋成就,眉目分明,言是僬侥国人。
(出《酉阳杂俎》)
李章武有一个用活人腊制的“人干儿”,脑袋、大腿、胸脯都完好无损,眉毛眼睛也很分明,说那就是古代传说中矮人国僬侥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