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宗室风波(3/3)
上,"臣弟知罪,请太子殿下发落!"
李承乾接过地契,扶起李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明日随我回京,亲自向父皇请罪。
"
就在兄弟二人准备启程时,一名侍卫慌张来报:"殿下!不好了!河间郡王率三千府兵围住了安州城,说是要'清君侧'!"
李承乾心头一震。
好个李孝恭,这是要造反啊!
"三弟,你府上有多少兵马?"
"只有...只有二百护卫。
"李恪面如土色,"二哥,我们快从密道走吧!"
李承乾却笑了:"走?为何要走?"他转向侍卫,"发信号,请英国公进城!"
原来李承乾早有准备,李积率领的两千精兵就埋伏在城外十里处。
看到城中升起的狼烟,立即挥师进城。
河间郡王李孝恭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把安州围住,背后就杀出一支劲旅。
不到一个时辰,这场闹剧般的"叛乱"就被平息,李孝恭被五花大绑押到李承乾面前。
"李孝恭,你可知罪?"李承乾厉声喝问。
李孝恭冷笑:"成王败寇,有何好说?只恨李恪这个废物,坏我大事!"
"大胆!"李积怒喝,"竟敢对太子无礼!"
李承乾却摆摆手:"郡王是长辈,不得无礼。
"他俯身看着这位满脸怨毒的堂叔,"孤只问你一句,为何要毒杀淮安王?"
"为何?"李孝恭狞笑,"那老东西优柔寡断!《均田令》都要骑到我们宗室头上了,他还说什么'从长计议'!不除掉他,如何联合各藩王抵制?"
李承乾叹息一声:"就为了那些田地,你连亲叔都杀?"
"田地?"李孝恭突然激动起来,"你懂什么!那些田地是我们李家几代人攒下的基业!你父子轻飘飘一道诏令就要夺走,凭什么?"
李承乾不再多言,命人将李孝恭押下。
转身看向瑟瑟发抖的李恪:"三弟,现在你明白了吧?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你卖命。
"
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当朝宣布处置结果:河间郡王李孝恭赐死,家产充公;吴王李恪因主动认罪,削去三百户食邑,仍保留藩王之位。
更令人震惊的是,皇帝宣布所有宗室必须在一个月内上报田产,逾期不报者以谋反论处!
朝堂上一片哗然,但有了李孝恭的前车之鉴,无人敢公开反对。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这次你处理得很好,既惩治了首恶,又给了其他人改过的机会。
"皇帝话锋一转,"不过朕担心,宗室虽然表面上服从,暗地里恐怕..."
"父皇放心。
"李承乾胸有成竹,"儿臣已命人编纂《宗室仪范》,明确规定宗室待遇和权限。
另外..."他取出一份奏章,"这是儿臣拟定的'宗室科举'方案,请父皇过目。
"
李世民接过一看,眼前一亮:"好!规定宗室子弟若要出仕,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此策甚妙,既能选拔贤才,又可防止宗室坐大。
"
离开两仪殿时,秋日的阳光洒在李承乾肩头。
他知道,这场与宗室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有了《均田令》和"宗室科举"这两把利剑,改革的车轮已经不可阻挡。
"殿下。
"马周匆匆走来,"这是新拟的《科举细则》,请殿下过目。
"
李承乾翻开一看,不仅详细规定了宗室科举的流程,还新增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条款,确保无人敢徇私。
"很好。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对了,张大素安排了吗?"
"已按殿下吩咐,任为户部度支司员外郎,专司'平籴法'试点。
"
李承乾望向远处巍峨的宫墙,心中充满期待。
土地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是经济改革了。
这个他一手推动的新大唐,正在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稳步前进。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