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平籴风云(2/3)
在洛阳加大收购力度,建议对方提前囤粮。
"殿下明鉴!"韦挺以头抢地,"臣一时糊涂,愿以死谢罪!只求...只求饶过犬子..."
李承乾沉默良久,突然问道:"韦卿在户部多年,可知为何前朝均田制最终失败?"
韦挺愣住了,没想到太子会突然问这个:"臣...臣以为,是因为土地兼并..."
"不错。
"李承乾点头,"而土地兼并之始,往往源于百姓遇灾荒时不得不卖地求生。
平籴法就是要杜绝这一点,使百姓永业田不再流失。
"他直视韦挺,"如此利国利民之策,韦卿为何要阻挠?"
韦挺羞愧难当,老泪纵横:"臣...臣糊涂啊..."
"孤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承乾压低声音,"配合孤演一出戏..."
三日后,一份弹劾平籴法的奏章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奏章中列举了所谓"十大弊病",要求立即废止新政。
更令人震惊的是,联名上书的竟有十二位官员,其中不乏六部要员。
李世民震怒,当廷将奏章掷于地上:"荒谬!平籴法推行半载,国库充盈,百姓称颂,何来弊病?"
"陛下明鉴!"韦挺突然出列,"臣要揭发,这份奏章实乃有人暗中串联,意图阻挠新政!"他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这些才是真正的主谋!"
朝堂上一片哗然。
名单上赫然是那些与粮商勾结的官员,以及他们收受贿赂的证据。
原来这是李承乾设下的计策,故意让韦挺假意附和,引出所有反对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很好!"李世民冷笑连连,"朕正愁找不到这些蛀虫呢!来人,将这些贪赃枉法之徒全部拿下!"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你这招引蛇出洞用得妙。
不过..."皇帝话锋一转,"朕担心粮价平稳后,那些商人又会另寻牟利之道。
"
"父皇圣明。
"李承乾躬身道,"儿臣正欲奏请设立'常平仓',在各州建立官仓,丰年收储,荒年放粮,彻底掌控粮价。
"
李世民眼前一亮:"此议甚善!不过所需钱粮..."
"儿臣算过了。
"李承乾胸有成竹,"若将查抄的那些贪官家产充作本钱,足够在十道首府先行试点。
"
就在父子二人商议细节时,一名内侍慌张闯入:"陛下!陇右急报!蝗虫过境,三州庄稼绝收!"
李承乾心头一震。
贞观八年确实有过一场大蝗灾,历史上因此导致粮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
但现在...
"父皇勿忧。
"李承乾镇定道,"太仓存粮充足,加上平籴法已在各地推行,足以应对。
"
李世民欣慰地拍拍儿子肩膀:"幸亏你有先见之明。
"
半月后,当蝗灾消息传遍天下时,各地官仓已按计划开仓放粮。
李承乾亲自前往灾情最重的陇州视察,所见所闻令他欣慰——往年遇到这种灾害,早就饿殍遍野,如今百姓却井然有序地领取赈灾粮,市面粮价只比平时略高。
"殿下,这是陇州百姓联名的谢恩表。
"陇州刺史捧上一卷布帛,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手印,"百姓们说,若不是朝廷提前储粮,今年不知要死多少人..."
李承乾接过布帛,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朴实的手印,比任何朝堂赞誉都更让他感到欣慰。
然而就在返程途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