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联动(3/3)
价值、敬畏法律、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和群体压力。
”
校长与几位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
其中一名德育老师开了口:“行,回去我们就组织集体备课,优化德育课程内容,重点关注那些排斥教育的孩子,以理服人。
”
姜凌点了点头,继续往下讲:“第三,营造包容多元的校园文化。
要改变单一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鼓励发展多元兴趣和特长,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展示和获得认同的平台,减少边缘感和压抑感。
”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校长一脸难色:“现在学校考评看的都是成绩,毕竟考试成绩全是数字,好量化。
你说的这些兴趣、特长什么的,怎么量化?带孩子们搞这些,根本就不和老师工资挂钩,他们没动力啊。
”
应璇玑来自高校,自然也知道学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搞兴趣课外小组,发挥各科老师的优势。
一个小组给一定的课时量,如果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另外有奖励。
”
一说到发钱,就比较敏感了,校领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发言。
最后还是校长一锤定音:“行!就按教授说的办。
咱们学校这次算是臭名远扬了,怎么也得咬咬牙、狠狠心,一次性改到位!”
应璇玑微笑道:“校长有这样的决心,我相信三中一定能够打个翻身仗。
”
校长苦笑:“承您吉言。
”
应璇玑看向姜凌:“还有两条建议,你继续说吧。
”
姜凌:“第四,加强家校沟通深度。
不仅沟通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
对像陈栋、周晓阳这样的家庭,学校应主动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
第五,对‘小透明’学生给予更多关注。
班主任、任课老师需要主动关心那些性格内向、存在感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集体,避免他们成为不良群体的‘猎物’。
”
校长和几位主任翻看着报告,听着姜凌一条条具体的建议,脸色越来越严肃。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在成绩单的背后,隐藏着如此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长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长长叹了口气:“这份报告,真的是振聋发聩。
我们立刻召开校务会,研究落实你们的建议。
心理健康筛查和课程改革,也会提上日程。
请放心,经过这起案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学校教育的短板与不足,一定好好整改!”
清源市公安局的案情总结会议顺利召开。
当姜凌和应璇玑带着厚厚的家访记录、五份详实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派出所初步的联动意向书以及三中校长的整改承诺,再次走进会议室时,氛围已然不同。
赵刚大队长和其他侦查人员看着眼前这一摞摞凝聚着心血、带着生活气息和沉重分量的材料,再听着姜凌条理清晰地汇报这几天的走访、沟通成果以及基于此完善的、更具操作性的“分层次干预建议”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没有质疑,没有打断,只有沉默的倾听和眼神中流露出的沉思与动容。
家访中陈父的叹息、周母的痛哭、王强奶奶的哀求、李伟父母的懊悔、三中校长的郑重承诺、王所长表示支持的务实态度……这一切,远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量。
应璇玑站在会议桌前,环顾四周,做出了总结陈词。
“惩罚是法律的刚性,但预防是社会的韧性与温情。
这五个少年的悲剧,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体多重失守的结果。
我们的分层次干预建议,正是试图在这些失守的环节上,筑起一道道预防的堤坝。
对高危者矫治,对易感者疏导,对潜在者教育,联动社区、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将走进歧路的孩子们拉回来。
”
“我知道,这很难,但为了社会稳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去做。
这些报告、这些走访的见证、这些基层的初步响应,就是我们移山开凿的第一块石头!恳请市局领导,将这份建议连同这些材料,一并提交上去,为清源市的孩子们,争取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
赵刚大队长沉默地翻看着眼前厚厚几迭子报告,又抬头看了看眼神坚定中带着一份悲悯的应璇玑、姜凌,不由得被她们执着、认真的精神所撼动。
他站起身,没有多余的客套话,声音低沉却有力。
“应教授,姜凌同志,你们辛苦了。
这份报告和建议,还有这些材料,份量很重。
我赵刚,代表清源市局刑侦大队,全力支持!一定原原本本,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汇报。
你们做的这些工作,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抓人很重要,但怎么让更少的孩子们走上歪路,更重要!这条路,再难,也得想办法趟一趟!”
会议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肃穆与沉思中结束。
这一次,没有掌声,但那份沉默,比任何掌声都更厚重,更充满希望。
姜凌知道,预防犯罪的征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