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终于有人问李蔺仪是谁了……(2/3)
,“你使几招给我瞧瞧。
”
“好嘞!”
朱成毓旋即从腰间抽出一柄当年李蔺昭赠他的软剑,手腕一振,软剑吐芒出鞘,朝夜空斩去,剑光随之而起,连带内室透出来的灯芒也好似被他劈开搅乱,绽出一片耀眼明光。
明怡神情专注,目光紧随他而动,将他一招一式尽收眼底,看得极为细致,以窥出其中破绽与不足来。
少年带着一如既往的锐气,出剑迅疾凌厉,身形时进时退,剑刃震出锐响,裹挟着剑光在他周身流转,惊得几只循光而来的流萤慌忙散开。
少顷一道招式练完,他收剑,背对着她的方向喘气,额前几缕发丝被汗液浸湿,贴在英挺的侧颊,问道,“我长进如何?”
明怡看得入神,一时不察他言语里的陷阱,矢口而出,“是长进不少…
话一出口,她整个人蓦地怔住,旋即收声,默然不语。
而庭中的朱成毓却如遭雷击,狠狠一僵,他原只是试探一句,并未抱有指望,可一直期盼的答案就这么猝不及防抖落眼前,他忽然不敢置信,心口怦怦直跳,那一丝侥幸与庆幸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心疼一道充塞心间,逼得他双目通红,剧烈喘息,汗一层接一层往外冒,不多时便浸透衣衫。
怕她尴尬,怕她无措,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只能佯装不曾意会,迟疑地“诶”了一声,“真的吗?可见我这些年的功夫没有白……每一个字自唇齿间挤出,艰难地克制所有情绪,想到身后那人淌过尸山血海归来,不知吃过多少苦、挨过多少罪,朱成毓心痛如绞,泪水汹涌而出,甚至无法再停留,头也不回向外走去,“时辰不早,我得回宫了,改日再来探望……
他一口气冲出院门,登上宫车,坐在软榻上掩面大哭。
没多久七公主服侍完老太太出来,甫一瞧见他埋头在掌心,双臂剧烈地颤抖,诧异道,“你这是怎么了?”
“没怎么,”
朱成毓拂去泪痕,未曾抬头,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不过是功夫不佳,被表姐训斥,心里有些难过。
”
七公主信步上车,坐于他身侧,睨着他,“还这般孩子气。
”
“孩子”二字刺痛了朱成毓的心,他再度捂住脸,任泪水横陈。
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般,让他对权力产生如此汹涌的渴望,他一定要强大,再强大一些,方能护住至亲。
朱成毓深吸一口气,朝外吩咐:“回宫。
”
七公主看出他明显哭过,不仅不心疼,反而觉得有趣,“你为什么哭?”
朱成毓没理会她,兀自盘算着如何夺权。
什么心如止水,什么刚正不阿,什么毫无城府,都是假的,全都是伪装。
他要权势。
兵权,锦衣卫,东厂,六部,他都要握在手心,他要除去奸佞,他要廓清环宇,他要让天下再无战乱,他要让她有家可归。
泪水一簇簇自眼眶滑落,一股股雄心壮志往胸间注满,心变得越来越硬。
自比李世民?
他忽然觉得可悲可笑,他这会儿真有些想做李世民了。
七公主见弟弟眼眶泪水越蓄越多,眼神却越来越锋利,更觉有趣,“你知道你现在像什么吗?”
朱成毓看着她不说话。
七公主捏了捏弟弟的耳廓,笑吟吟道,“像一只被夺了心爱之物的小狼狗,又凶狠又惹怜。
”
朱成毓被她气笑了,心里头再不满,对着姐姐他从来是不敢忤逆的,“松手!”
“我不松手,老老实实交待,你方才与表姐说什么了,一回来就哭,你们俩不会有什么秘密瞒着我吧?”
朱成毓被她拎得皱眉,“你自己笨,怨谁?”
“是这么跟姐姐说话的吗?”七公主瞪他。
朱成毓拿眼神瞥她。
“还凶?”七公主再瞪。
朱成毓深吸一口气,挫败地闭上眼不说话。
七公主见弟弟老实了,这才松手,“我告诉你,不要以为做了太子,在本公主面前就能嚣张。
”
朱成毓无语道,“我就算做了天子,也还是你弟。
”
“这还差不多”。
北定侯府离东华门不远,宫车不多时便驶入宫门。
朱成毓在石玉桥处跳下车,径直往内阁而去,他就要趁着清除叛党的契机,安插人手。
两日后,皇帝病情回稳,正式行册封太子大典,典礼结束,一家四口聚在坤宁宫用晚膳。
七公主和朱成毓均十分聪敏,动筷子没多久,便相继寻借口离去,留帝后二人独自用膳,一殿宫人也悄然退至雕窗珠帘之外。
这一桌菜肴多半是皇后亲手张罗,皇帝吃得颇为满意,只是见她眉间似有忧愁,不由关切,“皇后怎么瞧着仍不大开怀?你兄长冤名已雪,毓儿也已是太子,你如今该是万事遂心,还有何事可愁?你该好生将养身子,别再操闲心了,朕瞧你这些年瘦得太过。
”
皇后心里搁着事,又素来不太会遮掩,这才被皇帝看出端倪,“倒也没别的,只是念着兄长死得悲壮,心里头恨,难以释怀罢了。
”
对于李襄的死,皇帝也有内疚,一时无言已对。
片刻后,皇帝再度开口,“蔺仪的事,你可有什么打算?”
皇后心倏忽一颤,缓缓抬起眼望向皇帝,“陛下怎么问起她来?”
皇帝道,“她年纪也不小了,莲花门如今已有新一代传人,朕的意思是留她在京城好生将养,再为她指一门婚事,你看如何?”
皇后喉咙忽然黏住似的,嘴唇数度张开,却挤不出一个字眼来,眼泪忽的簌簌扑下。
皇帝见状连忙搁下银箸,心疼道,“你这是怎么了?若心中有烦难之事,不妨与朕直说,咱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可隐瞒的,朕如今对着你可是毫无保留。
”
越说,皇后的眼泪越发收不住,她摇着头痛苦道,
“臣妾只是想起年轻时,做了糊涂事,一时不知该如何转圜……”
皇帝见她哭得涕泪交加,起身绕来将她掺起,挪至上方的炕床上说话,半搂住她劝道,“谁年轻不犯个错,皇后何必如此介怀,该纠正的纠正,该弥补的弥补,有什么事过不去……”
皇后咬唇倚在他臂间,低声抽泣。
她敢发誓,一旦说出来,皇帝必定雷霆震怒。
她如何敢开口。
皇帝见她缄口不言,也无可奈何,只能轻轻抚着她背心,任她哭个痛快。
哭了许久,皇后方收住眼泪,执帕拭了拭眼角,望着满桌未动多少的菜肴道:“是臣妾一时失态,扰了陛下用膳,陛下方才未进多少,不如再用一些。
”
皇帝低眸瞧她,只见她眼尾哭出一抹酡红,五官依然明秀耐看,身上无论何时均有一种岁月带不走的精致,想起这些年夫妻间的龃龉与疏离,心下不免遗憾,“从前你只差没指着朕鼻子骂,如今怎倒讲究起来?一顿饭未吃便罢了,晚膳原不宜多用,要不,朕陪你出去走走?”
对着当年一眼相中的女人,皇帝心中始终是存有旧情的,否则这些年也容不得她使性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皇后本该顺驴下坡,留皇帝夜宿,可惜大约因蔺仪一事心下难安,她实在无心侍奉,只摇头道:“陛下,臣妾乏了,头风又发作,便不出去吹风了。
”
皇帝只当隔阂日久,一时难以转圜,遗憾地叹了叹气,并不多言,“那朕回乾清宫。
”
皇后这一夜几乎未阖眼,翌日清晨,吩咐七公主协理六宫事宜后,便出宫径往北定侯府而来。
皇后此行极为低调,未宣仪仗,只捎带两名宫人并一行禁卫。
禁卫军抵达府门前,先进府查验一番,确认无外人刺客之类,方退出内苑,随后宫人搀着皇后径直往老太太院中来。
这一路,皇后不由得四下顾盼,既盼着何处能跃出那道身影容她一睹模样,又怕她真出现以致无法面对,两种情绪一直在心间焦灼拉扯,令她备受煎熬。
终于穿过垂花门,来到花厅,瞧见敞开的门庭内,坐着一人。
老太太一早便在晁嬷嬷陪伴下,摆弄那个针线篓子,“仪仪平日什么颜色的衣裳居多,我给她做个香囊。
”
晁嬷嬷望着老太太被扎出无数针眼的粗糙手指,叹道:“姑娘的荷包香囊戴都戴不过来,您就别绣了,要不,奴婢教您打络子?给她系在腰间,可好?”
打络子用不着针,不伤手。
“……老太太欣然应允。
就在这时,晁嬷嬷瞥见一位仪容端丽的妇人缓步而来,虽不认识,见她通身气度十分不凡,便知不是一般人物,恰在皇后身侧女官朝晁嬷嬷递了个眼色,晁嬷嬷会意,当即退至外间。
随后两名宫人也悄然离去,偌大花厅中只剩皇后与老太太母女二人。
“母亲……”
皇后目光凝在老太太身上未曾移开,已一年未见,瞧见她额间又添了许多白发,眼眶也深陷不少,急得向前迈了一小步,这一步快得近乎失仪,扑跪在地,抚住老太太膝头,再唤,“母……
老太太听出皇后的嗓音,脸上笑意顷刻消散,将手中的针线篓子挪开,毫不留情地拂开皇后伏在膝上的手,语气冰冷道,
“皇后娘娘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亲生母亲冰冷的字眼宛若利针刺入皇后心口,皇后脸上顿时有些难堪,却兀自强忍着,保持伏跪的姿态未变,哑声问,“仪仪在吗?”
“不在。
”老太太回得很干脆利落,“知道你要来,我将她使走了。
”
皇后心哽了一下,咬牙道,“您就不打算让我见她一面?”
“见什么?”老太太冷笑,无比讽刺道,“您放心,我们祖孙俩不会碍您的路,她回京一点跟您认亲的心思都没有。
”
皇后闻言心口一窒,失声道,“她知道了?”
“她不知道!”老太太疾声截住她的话,身子偏转向另一侧,眼神冷若寒霜,“那么可耻的事我还不屑于告诉她,别脏了她的耳……”
皇后面颊交织着难堪和悔痛,指尖深深抠入衣裳里,喉咙细微滚动,发出隐忍的哽咽声。
“是我对不住她,是我对不住她。
”
“娘,您让我见她一面吧?”
“你做梦!”老太太忽然被她殷切的恳求给勾出怒火来,眼风扫着她面门方向,痛斥道,
“你也晓得覆在亲娘膝头哭泣,你幼时也曾覆在亲娘膝头撒娇,我是哪儿没教养好你,养出你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可想过,她自生来到如今,不知娘亲是何滋味?”
“如今想见她?做你的春秋大梦!”
“你滚出去,我不要见到你!”老太太赫然往外指着,语气寒冽不留任何情面。
皇后对着她这一顿叱骂,是一个字也辩驳不出来,深深伏低在地,肩头控制不住地微微抽搐,泪水绝提,哭得是肝肠寸断,浑身脱力。
花厅内好一阵沉默。
老太太念着她身份终究不一般,忍住脾气,缓了几分脸色,不过依然冰冷,“娘娘别哭了,您担心什么我门儿清,老身放句话在这里,哪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