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禁忌之门:通向未知的入口(2/3)
羊……
提起裤子时,罗建春恰好听到了一阵低沉的犬吠声和铁器敲打的声音。
这才发觉,此地离西营村东庄头很近。
他心里一忽悠,如果放“那女的”进村一喊人,自己没个跑。
刚刚爬起来的佟老师又被他踹倒在地。
抬头,她看见他的眼睛要杀人,浑身上下就哆嗦起来。
反复几次,她才从地上爬起,转而跪在他面前,哭着向他求饶,说自己的孩子还很小。
唉,一个人如果知道死之将至,该有多么恐惧、多么无助和绝望!
而他,这个恶魔不仅不为所动,竟然趁她磕头将头低下的机会,用穿大头鞋的脚狠狠踢在她的头上。
佟老师再次栽倒在地。
罗建春跃身而起,骑在她身上,扯住红绒线围巾的两头,咬牙瞪眼,下了死手。
怕她苏醒,临走时,这孙子将那条围巾打了个死结。
作案后的罗建春跑到邻县一个亲戚家躲了二十多天。
你这个婊子养的!
我要是知道佟老师跪下给你磕头,你却趁机杀了她,公判大会那天,说啥我也学别人的样儿朝你这个长恶不悛的坏蛋啐几口!现在我明白了,为啥给你们开那么大规格的一个公判大会!那要上达天庭,下及幽冥:你们曾在人间作恶,判你们永世不得托生!
我说:“郭叔,那时我还小呀,啥都不懂,除了瞧热闹,啥都不知道。
”郭叔轻轻拍打着我颤抖的肩膀,我见他瞪大眼圈,嘴角哆哆嗦嗦,深峻的眼窝里泪水也积蓄得满满登登。
郭叔的讲述还在继续,因为这起案件还有疑问没有解决。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
案子破了。
我们确切地知道:佟老师于12月31日中午被罗建春勒死。
这和法医根据尸僵推断出来的死亡时间不符,从死亡到发现尸体已经过去二十多个小时,为什么尸僵没有出现?
一头是科学,一头是事实,它俩一打架,迷信就会乘虚而入。
坊间风传:因为死得冤屈,所以佟老师灵魂不散,死而不僵。
这个带有迷信色彩的传闻当然不能成立。
最终,还是在法医那里找到了答案。
答案不是之前猜测的“环境温度低时尸僵可能延迟出现”,为此案,法医专门跑去市里几次,在市图书馆查阅了当时已经出版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
不管国外还是国内文献,没有一篇文章证实,低温环境能造成尸僵延时十四小时以上出现。
佟老师是假死。
法医是这样解释的:假死是人体主要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处于极度微弱情况下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达到最低程度时称作“微弱生命”。
陷于微弱生命的人,从外表看和死人差不多,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被误认为已经死亡。
这与罗建春使用的杀人工具有关。
记得吗?他用佟老师的红绒线围巾做的勒绳。
这种围巾材质松软有弹性,还有,怕佟老师缓过来,他将围巾打了个死结。
这个死结恰恰使力在围巾自身上相互作用,反倒分散了向脖子的裹挟力。
另外,他下手时勒压力量分散于颈项全周,加之被害人挣扎抵抗,使压力时大时小,呼吸道和颈动脉不能完全被压闭,部分血液仍可进入头部而使大脑缺氧状态有所减轻。
因此,意识丧失较迟,窒息过程较长,死亡缓慢,造成假死。
“口唇发绀,颜面部青紫肿胀,舌尖微露出齿列间,眼结膜有多处出血点”,正是勒死特征,而尸斑又出现与之相矛盾的冻死特征。
所以,在她身上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死亡特征。
既然是假死,佟老师最终怎么还是死了?
法医说,处于假死状态下的人可以发展为真正的死亡,经过积极抢救也可以复苏,有时不经过抢救治疗就能从假死状态下复苏。
遗憾的是,佟老师不属于这种情况。
雪后寒啊,要是没有前几天的那场雪……
“法医的意思是?"
“冻死的。
”
“啊?”如果有一面镜子,我一定能够看到自己因吃惊而放大的瞳孔。
我浑身一凛,心尖瑟瑟颤动,那儿好比扎上一刀,又绞了一下。
这个结论…一时半会儿我接受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叔说完忽然顿住,惋惜又无奈地摇着一颗霜白的头颅。
随即,长叹一声,打破了出现在我们二人之间的长时间沉默。
陷于微弱生命的佟老师只有微弱呼吸,换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没有死“就已”,就是没死透。
她没有能力呼救,也没有能力自救,就那样躺在冰冷的雪地上,被寒潮一点儿一点儿吞噬…
“这就是发现尸体时还没出现尸僵的原因吗?"
郭叔无语,深深垂下头去。
“看来,法医最初关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是靠谱的。
”
“还记得她尸斑的颜色吗?雪落梅花。
”郭叔接着说,“尸斑颜色取决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及肤色,佟老师皮肤白皙,尸斑颜色鲜红,那是氧合血红蛋白造成的颜色,这种鲜红尸斑常见于冻死者。
”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天可怜见…·倒地的佟老师早些被发现,是不是还有救?”我心有不甘,囔着鼻子问他。
郭叔因我的提问再次顿住,他叉开双手手指,紧紧抓着自己一头斑白短发,一声轻弱的叹息从他嘴巴里发出。
谁都知道,我们永远处于现在,时间的脚步一旦走过那天清晨,那天清晨无论多么美好,多么糟糕,都会成为过去。
过去的时态里没有如果。
想想吧,多么可悲的一幕:1984年元旦,新年的朝阳从东方升起,向雪封的大地洒下万道温暖的金光,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冰冷的雪地上香消玉殒……
了解全部案情后,一段时间我内心无法平静。
一个想法冲撞着我:应该去我们小学校看看。
有什么可去的呢?凭吊--凭吊佟老师,凭吊她就是凭吊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或许还有……还有其他难以言说的原因。
后来,那个念头又消退下去。
每次回老家,别说打听小学校的消息,就是往小学校那个方向望一望我都竭力避免。
那里存储着我快乐的童年,也存储着我的悔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