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3/3)
灰摁进土里一点:“这样灰不容易被风吹走,能多撑两天,等下次浇水再补。
”
她摸了摸这棵芽的真叶,比其他的更厚,“叶厚说明养分足,块根肯定能长好。
”
一直忙到日头升到头顶,赤雾散得差不多了,松土才到最后一排。
林砚直起身时,腰杆“咯吱”响了声,手心被木柄磨得发红,指尖沾着的土粒干了,像裹了层细沙。
她往地上蹲了蹲,缓解腰的酸意,目光扫过整片萝卜地——松过的土泛着淡褐的光,竹枝插得整整齐齐,草木灰在土上撒成一圈圈淡灰的印,黄鼬还在最后一棵芽旁扒土,叼走最后一块小石子。
“都松完了?”陈溪走过来,手里的布包空了大半,只剩下点灰底,“剩下的灰留着明天补,今天撒的够了,多了反而不好。
”
她蹲下来,摸了摸松过的土,“土松得刚好,能透气,又不会让根须露出来晒,下午再浇点水,让土更贴根,块根长得更稳。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野的蓝光又扫了圈地,光带在根须和块根上跳着:“三棵显了块根,根须没伤着,就是有两处埋了老野菜根,明天得挖出来,不然会抢萝卜芽的养分。
”
她指着那两处,“就在最后一排末尾,明天我来挖,你们浇水。
”
张梅把育苗本收起来,帆布包上的葫芦瓢还在漏,她终于想起塞布条,找了块破布,撕成小块塞进去,试了试,终于不漏了:“下午浇水我来浇,用葫芦瓢慢,不会冲坏根须。
”
她摸了摸黄鼬的头,小家伙正趴在松土旁晒太阳,小爪子搭在块刚叼出来的石子上,“今天辛苦你了,晚上给你留块土豆。
”
下午浇水时,张梅果然走得慢,每棵芽浇小半瓢,绕着块根周围浇,水顺着松土渗下去,没在表面积着。
遇到显块根的那三棵,她更是把瓢底贴在土面,让水流得更慢:“农书里说,块根怕涝,水多了会烂,得少浇点。
”
有次瓢底的布条松了,漏了点水在块根旁,她赶紧用土把水盖住,“还好没渗进去,不然就糟了。
”
陈溪则在检查棚架,棚布是从废弃大棚拆的,有好几处破洞,她找了些细藤条,把破洞缝补起来:“下午风会大,别吹着芽的块根,现在还嫩,吹着容易裂。
”
她缝得不算整齐,却足够结实,“这样能撑到块根长大,到时候再换块新布。
”
苏野没闲着,她把松土里挑出来的废铁片、废铁丝都捡起来,堆在柴房旁:“这些以后修篱笆能用,现在先堆着,总比扔在地里强。
”
她还找了块破铁皮,盖在堆肥处,“免得下雨把肥冲了,那堆肥还得用呢。
”
傍晚的霞光把萝卜地染成暖金色,松过的土在光里泛着细碎的光,块根处的土面微微鼓着,像藏了无数个小拳头。
林砚坐在田埂上,手里捏着粒松过的土,土粒里还沾着根须的细毛,突然摸出怀里的旧农书——书页脆得掉渣,她用塑料布包着,翻到“块根膨大期管理”那页,用炭笔在旁边写“忌碰土,少浇水,多补草木灰”,字迹歪扭,却字字务实。
苏野走过来坐下,手里拿着那根有黑血痕迹的竹枝,已经削成了小标记,要插在显块根的芽旁:“明天别松太近,块根怕碰,让它安安静静待着,咱们只浇浇水、看看情况就行。
”
陈溪靠在旁边的槐树上,树皮糙得硌背,却比站着舒服:“我奶奶说,块根长的时候,夜里能听见土裂的轻响,是它在往大长,咱们明天早上来听听,说不定能听见。
”
张梅把育苗本抱在怀里,帆布包上的葫芦瓢终于不漏了,她摸了摸黄鼬的头,小家伙正把石子堆成小堆,放在显块根的芽旁,像在守护这些刚冒头的宝贝。
夜里的月光很柔,却没多少暖意,洒在松过的土上,泛着淡银的光。
瓦房里,林砚把农书小心地放进帆布包,怕夜里受潮;
陈溪在洗葫芦瓢,把底上的布条取下来,洗干净晾着,明天还能用;
苏野在地上画块根生长的草图,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注“3天后观察大小”;
张梅在育苗本最后一页写:“松土完毕,3棵显块根,根须壮,明日浇水、补草木灰”,写完又想起什么,加了句“黄鼬帮着叼蛞蝓,记着给它留土豆”。
……
喜欢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请大家收藏:()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